小米汽车SU7自面世以来,因外观酷似保时捷TAYCAN遭到一众网友的调侃,戏称其为“保时米”。

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的目标是造能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Dream Car。而在今年3月28日的小米SU7上市发布会上,雷军小米还表示过“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是直接对标保时捷来做的,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性能表现上都跟保时捷TAYCAN死磕”。

小米SU7的实际性能表现跟保时捷相差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在外观方面却基本做到一致了。

为此,连远在美国的贾跃亭都忍不住上来踹两脚,称小米造车为“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高情商回应了小米“抄袭”的话题,回答堪称公关模板:一个脏字没说,但是句句打脸,字字诛心。

我们先来看一下,柯时迈回答的原话: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保时捷遵循品牌独特的设计美学以及‘设计追随功能’的信条,在过去75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保时捷在产品研发上始终秉承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产品制造上坚守严谨细致的标准。我们期待适用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与我们进行公平、公正、诚实、合法的良性竞争。

这番回应看似没有指责小米,甚至推翻了公众认为小米SU7“抄袭”自家TAYCAN的看法,但是高手说话,句句都有学问。我们一起来拆解一下。

“首先,‘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这句话虽未明指小米汽车模仿,却隐含了讽刺的意味。‘心有灵犀’一词通常用来描述在未曾交流或见过对方作品的情况下,双方意外地创作出相似的设计。考虑到保时捷的设计早已广为人知且具有高辨识度,用这样的表达来评论小米,实际上是巧妙地批评了其创新性的缺失,这种说法既挖苦又尖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第二句,“保时捷遵循品牌独特的设计美学以及‘设计追随功能’的信条,在过去75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柯时迈的这句话态度鲜明地强调了,保时捷的设计语言是久经历史沉淀的,有它的独到之处,而这独特的设计赋予了产品鲜明的辨识度。珠玉在前,后来的小米汽车,在外观设计上与TAYCAN神似,绝不可能是偶然的。简而言之,这是在含蓄地指出小米汽车在设计上确实“抄袭”了保时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第三句,“我们期待适用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与我们进行公平、公正、诚实、合法的良性竞争。”这句话说得比前面两句直白得多了。保时捷“期待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和自己竞争,显然是说小米汽车还不够资格成为我保时捷的竞争对手,颇有些瞧不起小米汽车的意思。至于后半句就跟贾跃亭吐槽的“山寨文化,走捷径”有点异曲同工了。实则是指责小米汽车“抄袭”TAYCAN,没有公平、公正、合法地参与市场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时迈的这波回应,太有水平了,全程没有一个字骂小米汽车,但又字字诛心。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如此,那么保时捷为什么不起诉小米呢?

其实保时捷不只没有选择起诉小米汽车,甚至多年前的众泰汽车也被保时捷选择了“放过”。其中原因是法律想证明设计抄袭非常困难,需要明确证据证明原创性和抄袭行为,这在实际操作中不易实现。

而且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打知识产权的官司,鲜有赢的先例,保时捷深知其中的曲折。如果选择诉讼,以保时捷和小米的市场地位,必定长时间都是媒体的焦点,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品牌形象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高端汽车品牌,保时捷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凭借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力通过市场选择来使自己的设计以及品牌地位得到保护。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小米SU7和保时捷的客户群体完全没有交集,本质上小米SU7没有侵犯到保时捷的利益。而且正处在流量风口上的小米汽车,也给保时捷带来了正面的曝光。小米发布会后众多网友涌进保时捷各大直播间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且对于保时捷来说,想在中国混,也没必要得罪小米这种流量巨大的公司。

不过对于小米这种级别的公司来说,SU7的“借鉴”,却是让人有点大跌眼镜,有失身份。想取得长远的发展,获得别人的尊重,真的需要拿出一点自己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