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啊! ”

“好清香啊!”

“好喝!好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

央视主持人王嘉宁

来到韶关仁化踏青

在韶关寻茶品茶数日时间

她接连夸赞,还赋诗颂茶

网友直呼“相信央视的眼光!”

韶关白茶又圈粉了

央视镜头寻毛尖

主持人连夸“好喝”

春茶季的热闹已经在全国茶山铺开。

“中国白毛茶之乡”韶关仁化的红山镇,万亩茶山隐匿在云雾中,茶林共生。悄悄冒出的新芽显得格外嫩绿,茶农们头戴尖顶小竹笠,正十指纤纤、上下翻飞,用勤劳的双手“抢”出了弥漫整年的茶香。

清明时节,王嘉宁也在此小心翼翼地摘下了第一芽白毫银针,也就是《茶经》中记载的白毛尖。

“它QQ肥肥的,像多肉植物。”“仔细看像动物的小小茸毛,小胎毛一样,密密细细软软的,好可爱!”王嘉宁的两句赞叹,已将白毫银针肥嫩、银毫满披的形态描述得相当到位。

在同样一棵茶株上,不同时期采摘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茶苗茶叶,把白茶分成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经典的品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200余年前的唐朝,中国首株野生白毛茶树便破土而出,汲取山中灵气和清澈山泉,野蛮生长成一丛丛茶树群,散落在红山镇黄嶂岭高寒深山处。

白毛茶芽尖

说起它被发现的情景,实属偶然。

白毛茶芽长于茶树的最顶端,身姿肥硕力挺,厚披银毫大衣。上山采药的村民被其独特的外表吸引,遂带回家中制成干茶,冲泡后品饮,滋味甘醇,自带兰花的香气,宛如天赐神茶,被村民们视如珍宝。此茶后被驯化进而大面积种植,甚至被引种到仁化以外的地方。

清朝嘉庆年间,仁化白毛茶就已成为贡品,品质堪称我国三大白毛茶之首,如今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海拔高度为1187米的黄岭嶂山高雾漫,气候湿润,在当地有仙山之称。远处眺望,一垄垄茶树依着山势向水库展开,青山绿水的环境宛若世外桃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毛茶以清明前后采收的“清明茶”品质最高。红山镇制茶人李智敏介绍,白毫银针的采摘期只有5—7天,量少而珍。

这样的茶品起来是何等滋味?

“一张口就能感受到那股淡淡的兰花香。”“好清香啊!”积蓄了一整冬丰厚的芳香,白毫银针的独特风味让王嘉宁连赞两个“好喝!”

在茶香浸润的春日里,情不自禁以诗颂茶:

春下韶州乘碧天,

客来诗送荡筏闲。

高山白毛披云雾,

一路茗香醉茶仙。

获中医名家认证

一盏毛尖救乾隆

韶关白茶收获了王嘉宁这位新粉,其实早在千年前,它就圈了“皇帝粉”,一盏韶关白茶还救了乾隆。

提到韶关白茶,其实,乐昌与仁化一衣带水,难以分割开。

两地产出的白毛茶都各有特色,作为南岭佳茗之一的乐昌沿溪山白毛尖,也是喜茶之人念念不忘的滋味,享誉省内外,远销欧美和日本等地。

沿溪山白毛尖茶叶肥厚,条索紧细微曲,身披茸毫,色泽绿润鲜活。冲泡后扁平秀直的茶条盛开为一芽一叶,伴随着热水微微打转,而有相当部分叶子或倒挂在水面,或竖立于杯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相传,夏天游江南中暑大病不起的乾隆皇帝,喝了此地白毛茶熬成的浓茶汤后痊愈,于是他盛赞“神、奇、妙”。沿溪山白毛尖也一度成为朝廷贡品,被当地居民戏称为“皇帝茶”。如此,乐昌白毛茶更是名扬天下。

清同治《韶州府志》卷十一物产篇记载:“毛茶出西山有白毫,苦涩大寒,消暑解热去积滞”。

正如书中记载“消暑解热去积滞”,白茶富含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

广东省茶科所曾测定,仁化白毛茶茶多酚含量高,绿茶类≥23%,红茶类≥13%;氨基酸1.98%,叶绿素1.44%,水浸出物38%以上,以及C、B、E、P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饮能减肥健美,防癌抗病,养颜益寿。

说起它被发现的情景,实属偶然。

“我们民间对这个白茶有一句很出名的评价,叫做‘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中医名家张忠德也加入白茶“夸夸群聊”。他还表示:“清明节前后,我国南方雨水增多,气候潮湿,气温回升较快,不少人会觉得闷热不适,出现疲倦、乏力的春困现象,这时候来一杯白茶可以起到祛春湿、清热的效果。”

“很多研究表明,国内国外都一致,大家都认为喝茶有益于健康,白茶可以抗炎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则提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饮用老白茶,可以防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

“茶圣”点赞味极佳

茶江湖里有故事

“天啊!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韶关市博物馆里,王嘉宁看到了唐代的盘口罐,宋代的茶盏。乐昌出土的茶盏碗口之大,她猜测乐昌人性格或许更为豪爽。

韶关茶历史之悠久,件件皿器可认证,其江湖地位在历史书中也早有记载。

“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韶关市博物馆馆长何露介绍到陆羽所著的《茶经》的片段。早在唐代,这位“茶圣”就与韶关结下茶缘。

当时,岭南名列全国八大茶产区,韶州是岭南四个产茶基地之一。

陆羽在广州任职期间,对所饮用的韶州茶十分赞赏,专程来乐昌考究白毛茶。在乐昌西石岩洞窟内壁题“枢室”二字,还在西石岩寺山腰中建了茶亭,供过往行人使用。可惜,现在茶亭已毁,难觅踪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曾收到韶州刺史周君巢所赠的韶州生黄茶,并欣然赋诗一首。北宋时期,韶关籍名臣余靖,也曾赋诗描述其与时任韶州知州的潘夙(字伯恭)一起采茶、煎茶的过程。“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茶。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也有“乐昌有白毛茶,茶叶微有白毛,其味清凉”的评述。另有清代光绪、宣统年间的《曲江志》《韶州府志》称罗坑茶“色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

明清时期,以粤北山区为主的广东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浙、闽、湘,居全国第四位,韶关茶通过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

正所谓,高山云雾才能产出“其味极佳”的好茶。

韶关,就像是一座天然“大茶山”。孕育了仁化白毛茶、乐昌沿溪山白毛尖、曲江罗坑红茶、始兴生态茶、新丰高山茶、南雄茶等茗茶。

这里地处南岭山脉南麓,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4.5%,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绿洲”,核心产茶区位于北纬25度的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

乳源茶园

新丰茶园

曲江茶园

“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恰恰是茶树生长的天堂,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赋予了韶关茶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上乘品质,也难怪连“茶圣”陆羽都说“真香”!

“茶周边”点缀日常

茶文化润泽天下

央视镜头下的韶关茶,不仅有春天的甘润,还有历史的醇厚,更不缺生活气。

民间流行全国唯一以茶文化为创作灵魂的粤北采茶戏,淳朴幽默、充满生活情趣,约有200年的历史。散落在古茶山中记录古代茶事的石碑、各地珍藏的历史文献等珍贵的茶文化遗产,使韶关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仅如此,也衍生出与茶有关的非遗美食、服饰、工艺品……

粤北采茶戏

南雄南亩茶花灯

例如,茶叶与非遗制作技艺畲族乌饭、仁化米饼相结合的特色小吃,有茶叶图案的韶关畲族刺绣。

王嘉宁还现场体验了一把曲江柴烧陶艺,烧制粤北地区古代同款茶具“大壶大罐”,她忍不住感慨道:“在外的游子归来,用家乡的泥土烧制一件陶艺作品带走,能带走的一份‘乡愁’”。

可以说,韶关老百姓的生活处处有茶香,灵魂处处有茶气。近年来,把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抓生产、打品牌、闯市场,打造“高山”和“有机生态”卖点,并发布“韶关茶”韶关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努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2023年,全市茶产业面积达9.4万亩,产量0.63万吨,综合产值超10亿元。

各地茶园不时举办茶文化节、斗茶大会,“茶文化+乡村”之旅兴起。仁化红山、曲江罗坑分别获评广东省十大茶乡。

2023年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打响韶关茶区域公用品牌

2023年乐昌茶文化节现场

2022年“韶关茶”斗茶大赛现场

通过央视的镜头

全国乃至海外的朋友们

能感受到这1200多年来

岭南韶关都在用满园春色、一路茶香

在每一个春天,每一次清明时节

犒劳着爱茶懂茶的人

News

来源 | 韶关头条

编辑 | 綦悦悦

校对 | 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