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今年7岁了,最近一年多总是频繁地眨眼。家长以为是孩子眼睛不舒服,就自行去药店购买眼药水,每次滴完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可是过了一两个月后又出现了用力挤眼的情况,有时还吸鼻子、咬嘴唇、摇头,嗓子里面还经常发出吭吭的声音,脾气也变得暴躁不讲理,爱哭爱闹。妈妈以为是孩子顽皮捣蛋,但批评教育后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其实,小明是患上了抽动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抽动症又叫抽动性障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5-8岁常见,10-12岁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常见的症状有频繁眨眼、邹鼻、耸肩、摇头、踢腿、挺胸、扭腰等,有的孩子还会发出清嗓子声、咳嗽声、吸鼻子声等。
孩子为什么会得抽动症呢?主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体质因素。比如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容易发生;

二是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抽动症,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

三是神经内分泌因素。小儿抽动症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的神经递质有关,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四是遗传因素。与家族遗传有关,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高;

五是其他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及脑部的轻微损伤等也可成为诱因之一。
儿童抽动症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及表扬,告诉孩子抽动不是坏习惯,可以通过治疗来改善,消除孩子的紧张与自卑心理;

二是营造良好轻松地成长环境,不要施加过多压力,避免敏感性语言批评,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三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含铅高、生冷、辛辣食物,以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四是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避免刺激画面等。
抽动症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严重时会对儿童的生活、学习、自尊心等造成不良影响,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一些顽皮搞怪的‘小动作、坏习惯’,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和评估,以便早期进行干预,尽早康复。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