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衢州,江山市,南坞村。

距离澡雪佳隐半小时车程,我也是在出差工作的时候,偷了小半天时间,过来走走。

因为一个摄影师朋友按头安利我说,这个村子,有点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有蛮多东西的,虽然村口打牌的老爷爷说的话我一句都没懂,只是简单走了一圈,也不由自主按了200+下快门。

每个村落都有一个「村庄之眼」,在南坞,是一口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角井,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建。井身由青条石与石板筑砌而成,八根立柱,八块栏板。

井深3米,据说,这股清泉,年年岁岁,旱不涸,涝不溢,终年不竭——倒也不是夸张,至少我眼睁睁看着阿姨们来这里淘米洗菜。

井里有几尾漂亮的锦鲤,自在划水,俨然是井主人的姿态。

「就是因为有这口井在,才有人来,然后有了这个村。」这口井的历史,足以追朔到元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后的800年,井在,村也在。

每次修缮八角井,石碑都刻有记录,依稀能看到道光年间的字迹。

如神迹一般,800年之后,井水依旧清澈,依旧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坞村四面群山围合,村中屋舍依山坞而建,视野开阔,自带水源,或许也是风水学中的代表作品。

纵横交错的巷陌,世代维护的牌坊遗址,疯狂炫技的雕刻工艺……从马头墙到牛腿,古典乡村的建筑和工艺都能在这里找到范本。

村史记录:村中有22个文物点,96处古民居,皆保存完好。以清代、民国时期居多,也不伐南宋、明代的珍贵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里有两个祠堂,是古迹也是景点。村口的「杨氏外祠」始建于元代,前堂设戏台,左右马头墙,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十六攒斗拱层层叠出,气势宏伟。

村中心的「杨氏内祠」,年代更久远些,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重建。两厢房,马头墙,硬山顶屋面,砖木结构。

曾经,祠堂是村庄C位,开会议事、祭祀分香饼、节庆看戏,村中大小事都得在这里解决。如今,开阔气派的外祠堂,每日零星有些老人家过来打牌聊天,屋檐下数雨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偶尔也热闹,听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会有全国的杨氏子孙们,不远千里返乡祭祖。只是,这样难得的高光时刻,也是一年少过一年。

800年的南坞村,老人们过上了都市打工人向往的松弛生活,但依然落寞。

一个中国古典乡村的范本,除了「很出片」之外,还可以留下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师王宁和大米

一年300天在山野

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