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底,我曾出过一篇《瑞虹天地太阳宫一周年后,月亮湾的未来调整更值得关注》,其中提到了项目调整的几个关键方向,先来温故一下:

1、定位——年轻感

2、业态——多元化体验

3、理念——昼夜搭配

4、主旨——目的性消费

这些调整前期的推测和遐想,简而言之——瑞虹天地月亮湾(下文简称:月亮湾)在太阳宫启幕后,需要在定位和内容方面形成错位;客群构成方面除了获取片区刚需及太阳宫的溢出消费外,更需要有自身独特的“造血”能力,通过目的性业态、品牌的引入激发消费增量;而这些客人理想状态下,应以更乐于探索、更具活力的年轻人为主,也是片区商圈所需。

在过去的半年间,项目调改热闹非凡,且取得了有肉眼可见的成果;意料之外的是不仅仅着眼于品牌商户的调整,硬件的大规模改造也同步开启,展示出比我当初的预想更大的决心。下文为带来最新进展报告以及未来展望

未来项目主入口效果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1 调整

1、L3区域调整打造“空中闹市”

按时间洄溯,首先令我“wow”的,是位于L3南侧、与瑞虹天地太阳宫天桥连廊相望的多个店铺品牌在去年底集中调整。同期引入了正東記·桑拿鸡·潮广海鲜排挡、五里关火锅、蚂蚁洞、大神太神·铁板烧等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延展至另一侧动线处的辞琼和西塔老太太。在此氛围加持下,原位于L1的付小姐在成都顺势上移,为区域氛围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关注上海商业市场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会发现这类品牌们在如今强调年轻化、主张夜生活的商业项目中享有高出镜率,彼此间形成错位和互补,丰富相似客群的不同口味偏好选择。他们大多从街巷走进主流购物中心天生具备自带客流标签、与年轻消费者更有共情力。项目也颇具针对性地对焕新区域进行了主题化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品牌聚群后的调性,已与该区域调整前唐宫茶点、浪里白、融义书房等品牌组合截然不同,更有趣的看点在于——与这些品牌通常会选址项目沿街位置有所不同,这次为何是L3?又为何在该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常规街区型项目2层以上高楼层自然客流的获取成本较高,月亮湾好在并非如新天地石库门区域这般的纯街区,而是更偏向于开放式商业体形态,开业之初项目L3及以上区域就以餐饮、娱乐业态作为主打,因此此轮调整对业态布局并非颠覆而是延续,并于餐饮品类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更替。

其次,瑞虹天地自成商圈体系,太阳宫和月亮湾在地面和地下都能无缝衔接,而L3的集中调整区域原先偏“冷区”,在太阳宫启幕后成为了正对连接两个项目廊桥的“热点”,从动线末端变为了枢纽要道,区域性质和议价力发生本质变化,因此调性调整和品类升级显得势在必行。从目前经营情况来看,卓有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基于月亮湾自身规划布局,L5(实际为4层)及屋顶花园开业至今已陆续引入了包括摩登天空、开心麻花、洛克公园等娱乐消费体验业态,为因这些业态慕名而来的年轻客在玩乐后提供恰如其分的夜间餐饮选择符合连带消费逻辑,楼层位置的临近也有助于共同强化开放式项目的高区活力。“空中闹市”已有足够的内容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L1与时俱进,保持前沿姿态

与L3调整类似的是,拥有天然外摆空间的L1做餐饮是常规策略,而就瑞虹天地自身定位、项目餐饮资源、建筑空间的整体调性而言,L1偏向以较为前沿新颖的西式休闲餐饮为主导,调整侧重点目前集中于公共空间最为舒适的围绕下沉式广场所在的店铺位置,下图所示店铺均已完成调整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前后,该区域先后引入了帕蓝·暹罗料理、ibarrel爱杯·bistro·brunch、COMMUNE·X幻师等主要品牌,除了相应位置的常规更新换代外,最重要的调性变化来自新品牌们大多同样具备夜经济标签和全时段运营能力,再次印证文头提及的调整策略和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加对于品牌的针对性运营诉求——例如粉红汉堡本就与月里湾类似拥有宠物友好标签,而特推的酒水品类则是基于项目未来定位的量身定制,并与“邻居”公路商店形成一定氛围,这都是足以释放项目招商和运营策略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娱乐体验业态持续注入

娱乐体验类业态则是见缝插针地在补充,高楼层区域筹备中及已开业的品牌包括取代影院、将以主力店形式存在的;与L3空中闹市对应的MARS LAB棋牌学家、魔术酒吧Halfmoon Shanghai Magic Ba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注重“精神治愈”氛围的L2继一见图书馆后又新增多个宠物业态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下楼层在引入莫恩古堡沉浸式剧场、RSP滑板运动中心、道顺射箭·团建·生日等品牌后,更偏向于组团玩乐型体验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富的体验业态组合已在项目不同楼层和区域多点铺开,与传统购物中心常集中于某几个楼层或者特定的区域有不同的规划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个人观点,盘活整个项目的“玩乐”属性可能还需适当增加更多新颖的“招募型”互动项目,毕竟此前LG仅办了一场航海王卡牌对战就吸引到大客流到场,这类商户和运营整合性更强的内容正是月亮湾所需要的场景和客群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2022年底的推文,再结合上述调整成果,能感受到当时的预判与如今的呈现基本一致,更多关注点来自位于L1的零售业态,目前多个核心铺位已撤空,坐等统筹梳理。据悉零售主力大店方面,已确定原美克美家位置会引入迪卡侬,是足以为项目未来期望打造运动、户外氛围定调的品牌之一,届时品牌会以何种店型呈现我们拭目以待;而这一品类的更替升级将成为项目零售调性从生活化到活力化转变的缩影。

随着调整持续深入,各楼层的全新定位侧重也愈发清晰,可归纳为:

L1除了全时段餐饮“打底”外,将借迪卡侬的引入,在零售业态专注运动户外方向;

L2在有宠物、文化等业态的加持下,成为具有精神治愈感的楼层;

L3“空中闹事”已做实无需赘述;

LG在卡牌试水、引入密室业态后,大概率会进一步加强组团玩乐业态的引入。

Part.2 改造

1、入口打开,客人进来!

在当今大环境下,业态、品牌调整对任何项目而言均非手到擒来,所谓“你不努力,凭什么让品牌陪跑?!”因此月亮湾在力所能及的领域竭尽所能,为“新故事”积累更多谈判筹码——从去年开启多个点位的软硬件改造工程。

与品牌调整进度相似,工程今年仍在持续,但目前也同样有了阶段性成果。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月亮湾已经够美了,还有什么需要改的呢?事实上还真有不少巧思,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是文头已有效果图呈现的UNIQLO所在区域,理论上也是月亮湾的主入口,项目所做的工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打开”,营造更易让客人感知的敞开式迎客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表现为:

(1)弱化绿植高度,展现关键铺位商业界面的形象价值,为后续招商提升议价力。而正对UNIQLO位置的后续品牌与迪卡侬类似对项目此轮调整后零售业态氛围具有定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改造后的主入口处甚至可以设置主题装置作为视觉焦点进行客流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有的绿植面积依旧得以保留,只是在花卉植被的选择采用了不遮挡视线的小尺度作物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廊桥区域新增露台空间。随着绿植高度降低,可视度此消彼长,新增的露台有助于让客人更多停留,在不同的高度体验开放式项目的独特景观。增加的顶棚有助于强化入口的整体性、起到视觉平衡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正对街角的巨幅广告位将会被替换为项目主logo,进一步提升入口权重和认知度,使其作为主入口的卖点更名正言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其他尚未开启改造的入口能看到,改造前绿植尺度较大,虽然营造了极强的自然感受,但确实也阻挡了商业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中庭下挖,客人留下!

进入到中庭区域,则是目前改造后呈现相对最为完整的全新空间——原本的平地被打造为浅浅的下沉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加休息区从而营造社交、休憩场景的手法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高地落差让“中庭”变身为“场地”,具有了仪式感,项目也因地制宜开启更为频繁的演出活动作为常规运营策略,特设的坐席空间和沿回廊增加的露台则让客人在不经意间遇见各类互动节目时能够随处找到观赏、参与的落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图为改造前的样子,更偏向于客流引导和景观作用,缺乏聚客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区域的换新,让月亮湾的“强市场营销及运营”将成为整个瑞虹天地2024开春后的企划重点。刚过去的周末,项目已迫不及待开启“趣游嘉年华”主题活动“热身”,利用开放式空间的多场地优势,为早春带来全新玩乐活力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景观拉平,客人亲近!

最后是分布于各通道、手扶梯周围区域的景观绿植。如果说中庭的改造是为了凸显场地差异性,那这些绿植空间则是反向逻辑,“削平”后让景观与自然通道处于同一地坪高度,弱化边界,有助于例如外摆等商户空间和项目公共空间更好地融合,让景观不再只是被“观”,而更具亲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是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部分,更多基于统一策略的改造手法也将陆续在今年呈现于其他出入口、通道以及绿植景观位。

硬件改造和商户更替目标的一致性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此轮调改的完整呈现——入口,是为了让客人更易进到月亮湾的独特场域;内场,是为了让客人停留更长时间;商户,则专注于进行活力加持,带来有别于传统开放式街区更偏爱“慢生活”的独特调性。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畅想,如果月亮湾是一个新项目,在当今商业竞争环境下,其优雅的开放式结构、舒适怡人的环境品质,以及非标商业标签,足以讲出更多故事。目前招商、运营、企划的如火如荼,能感受到项目方同行在心态上似乎已经准备好要“重开”一次了。也许到年底前,我们真能看到一个堪比“重新亮相”的改造案例,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及更为精准的运营策略,相信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