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人谈起中国,他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可爱的熊猫,接着便是中国功夫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功夫,以其行云流水般的拳法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外国人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然而,在中国武术的长河中,一个新的名词逐渐崭露头角,那就是“散打”,或称之为“散手”。这个词早已出现在《汉书》中,描述了对战中双方分开的状态,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格斗方式。散打,仿若古人的武术对打,在现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想要了解古代散手的真正厉害,就得听听来自民国的武状元的故事。

曹晏海,河北沧州人,出生于武术世家。小时候,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开始接触武术,扎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年少学武一直是一项传统,这段时光往往决定了年轻人未来武道之路的成败。然而,有些人早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和毅力,如曹晏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晏海并非满足于家乡的名声,他对武学有着执着的追求。15岁时,他曾尝试前往昆仑山拜师学艺,却遭到了劝阻。这并未让他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年方18,曹晏海踏上了追求更高武道的征程。

他告别了家乡,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充满艰辛的旅程。他跋涉山川,穿越河流,寻觅名师高手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他的求学之路不仅是对武道的探索,更是一场对自我的挑战和成长之旅。

幸运的是,他得以拜入中央国术馆,受到了馆主孙禄堂的赏识和指导。在孙禄堂的悉心指导下,曹晏海的武艺突飞猛进,短短几年内便掌握了散手的精髓,展现出了宗师风范。

孙禄堂更是为曹晏海介绍了许多武林高手,比如通臂拳名师郭长生。在这些大师的指导下,曹晏海的武学之路更加宽广,对各种武学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29年,浙江省主席张静江在杭州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术擂台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300多名武学高手前来参加,其中包括了备受瞩目的曹晏海。

在比赛开始前,大多数人都将冠军看好了刘高升,他已经在江浙地区建立了显赫的声望。刘高升代表上海参赛,在比赛前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成为众人眼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曹晏海作为一位参赛选手,面对刘高升这个实力强大的对手,不免心存顾虑。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师傅郭长生的鼓励,重新振作起了信心。

比赛开始后,刘高升一上来就展现出了强劲的攻势,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曹晏海虽然稍显被动,但却始终保持着冷静,不断观察对方的动作。

在比赛进行中,曹晏海发现了刘高升步法上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展开了猛烈的反击。最终,他成功地找到了对方的破绽,击败了原本被看好的刘高升。

这一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尤其是刘高升本人。他虽然不愿接受失败,却也无法否认曹晏海的出色表现。他试图找借口要求重赛,但遭到了在场观众的反对和曹晏海的大方同意。

然而,即使是在重赛中,刘高升依然无法改变局面,最终再次败给了曹晏海。这次,他不得不承认曹晏海的实力和胜利。

曹晏海凭借战胜刘高升这位强大对手,声名大噪,成为了武林中备受瞩目的新星。他的胜利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实力,也为中国武术增添了新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的倡议,1929年的国术擂台赛在杭州拉开了帷幕,吸引了全国300多名武学高手的参与,其中不乏实力超群的曹晏海。

尽管众人普遍看好江浙地区的刘高升,但曹晏海并不示弱。在比赛前夕,刘高升的势头凶猛,连胜众多好手,成为了最被看好的夺冠热门。

然而,比赛一开始,曹晏海便面对了这位备受瞩目的对手。起初,曹晏海或许有些迟疑,但得到师父郭长生的鼓励后,他重拾信心,迎难而上。

在激烈的对决中,刘高升一度占据上风,但曹晏海却从容不迫,细心观察对手,发现了刘高升步法的破绽,抓住机会反击,最终将对手逼入绝境,获得了胜利。

这一战的胜利让曹晏海声名鹊起,成为武林中备受关注的新星。然而,比赛却以一个意外的结局结束,曹晏海被排名第四,引发了不少不满和质疑。

尽管如此,曹晏海的实力却得到了全场观众的认可。不久之后,浙江省主席张静江高薪聘请他担任武术馆一级教官,以表彰他的功绩。

然而,这场国术擂台赛的争议并未平息,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在此背景下,上海市长张群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举办了一场更加规模宏大的国术擂台赛。

曹晏海再次受邀参赛,而刘高升也报名参加,希望能够洗刷前耻。这次比赛的水平更高,参赛选手实力更强,曹晏海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几乎是一路压倒性地胜出。

刘高升虽然发挥出色,但仍然无法抵挡曹晏海的强大攻势,最终曹晏海再次夺得了冠军,并受到了政商两界的高度礼遇,体现了他在武林中的无可匹敌之势。

上海滩上的几位大佬也纷纷送上了自己的礼物。其中,著名的青帮头目杜月笙特意为他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银盾,上面刻着“有勇知方”四个大字。

比赛结束后,曹晏海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而是坚持返回浙江国术馆担任教职,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武术人才,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武学修养。

据悉,到了1937年,曹晏海的武功已经达到了与武学宗师媲美的水准。

这一年,他的声望也获得了国民党高层的认可,被邀请到军队中教授士兵武术。

这对于一位武者来说是莫大的荣誉,足以显示他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何等的恐怖程度。

而且这支军队还是蒋介石亲自命令陈诚创建的庐山军官训练团,是权势熏天的顶级部队,这进一步彰显了曹晏海的无比威望。

曹晏海也没有辜负众望,在他的指导下,训练团培养出了大批武术高手。其中许多人成为了国军各个部门的行动科主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曹晏海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达到了甄化境界。在他的推动下,国民党军队中涌现出不少出色的散手高手,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的,具备非常优秀的实战能力,绝非一些人口中的“不堪一击”。

当前出现对传统武术的极端言论,首先是因为很多人对它抱有过高期待。

一般人对传统武术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而这些作品中对“武术”的描绘往往被夸大了,远超现实战斗的水平。

看惯了这些夸张内容的人,在接触真正的传统武术后,难免会感到失望,认为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传统武术近年来式微,也有一些“人祸”的成分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人冒充传统武术大师,通过各种手段炒作自己的武术水平,结果上擂台后却被现代搏击手轻松击败,这导致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可度急剧下降。

实际上,真正的传统武术训练可以让人拥有接近甚至超过现代搏击的战斗力。

传统武术之所以式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训练体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与现代搏击相比,传统武术缺乏科学、完整和系统的训练体系,这导致它很难大规模培养出优秀人才。

只依靠少数高手口口相传,传统武术的影响力自然会逐渐下降。

最后,传统武术非常注重童子功。

然而,在当今中国,读书被视为正途,几乎没有家长会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武术。除了受到严格限制,获得的回报也很有限。

此外,传统武术起源于两个环境,即战场对抗和日常街斗。然而,这两种情况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导致学习传统武术的人几乎没有实战机会。

缺乏实战锤炼的武艺很可能沦为纸上谈兵,在实际对抗中处于下风。

总的来说,传统武术的式微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困境。

如果当今社会仍然像民国时期那样充满纷争和动荡,那么学习武术将是必不可少的技能。然而,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武学“繁荣”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曹晏海的生平经历表明,古代散手确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在对抗中能够轻松取得优势。而曹晏海大师并没有保留私藏,学成顶尖武艺后,慷慨地将其传播开来,这种武学精神是他最令人钦佩的地方。

实际情况是,传统武术并非没有前途,只要它能够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专业的训练体系,就有重返巅峰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