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太极、大衍之数、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等,可以互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说到,道是先天地生的,道不在天地之中。“域中有四大”,这个域,可不是指天地。

可以说太极对应道,当然,有人说无极才对应道。这两种说法无法争辩,因为太极和无极都远离的天地万物的范畴,都是不可思议的,难以言表的。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者四十九,其不用的那个“一”是其本体、元气,也可以说代表了大衍之数整体本身,属于“道”的层面,不在天地这个层面。

“道生一”的这个“一”,是“天一”,这是属于天地之数的范畴了。

“一生二”,“天一”生出“地二”,天地构成阴阳两仪。天地虽然是相对,但天包含地,地却不包含天。就如皇帝能册封皇后,而皇后却不能册封皇帝一样。“阳主阴从”,阴阳不是绝对平均的。

“二生三”,“地二”生出“人”,天地人构成“三才”。虽说三才,但“地法天,人法地”,天包含天地,天也包含天地人,地也包含人。

“三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万物都相当于人的一部分,万物都各有明显的偏性,而人相当于万物之全。当然,人对于圣人、对于天地而言、对于道而言,也还是有偏性的,所以可用人与人的结合的方式而健全人类的灵性,也可以借助物之偏性补人的缺陷。这就是修命,也是医学的根本原理。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

这段话里面说到的得“一”,应是得大衍之数除了四十九之外的那个本体的“一”。

因此,天也要得这个“一”,地也要得这个“一”,神也要得这个“一”,谷也要得这个“一”,万物都要得这个“一”,侯王也要得这个“一”,否则就会失去生机而败灭。

这也就是《道德经》万物复归其“根”。

这个“根”,在中医的角度看,就是人体真正的、最终的那个“元气”。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4年4月2日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经方课程:包括由浅入深的《经方易用》、《经方直用》与《经方深用》等不同阶梯

C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D、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E、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F、医道系列:解读周易-通过解读周易提升人们的心身健康,匡复生命正道。

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