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李紫阳:为何写作?

写作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写作永远是研究的一部分。只看不写,做不好学术研究。 一定程度上说,如果没有学术研究的需要,就没有论文写作的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 把论文写好,对很多人来说是‘硬任务’,你愿意也好,反对也罢,它都是如此。”(周光权:《刑法学习定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19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功利性的考量,我们也要写好论文。更毋论,写论文最终对于我们每一学子而言价值不限于完成任务。写作会训练思维、拓宽视野,视言语表达更为流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深刻认识的三组命题:

口才好≠文笔好

写论文≠诡辩术

写作文(才情)≠写论文(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大学生的“好处是气势如虹,很有精神,把才气写在脸上,张扬,读书刻苦。”(陈平原:《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季同学们愁眉苦脸,但更绝望的是老师,老师们大多“开始怀疑人生”,恨不得亲自操刀替学生把毕业论文“搞定”。(周光权:《刑法学习定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20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把论文写得像样,是学习的重要定律之一。

选 题 万事只有开头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斗霜傲雪二十年,堂堂剑气尚寒。戎马倥偬[kǒng zǒng]一生,多少失败成功?试看大千世界,依旧海阔天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文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果难!虽无完全破解之法,但终归有技巧可循。

遵循选题“四思维” 一是批判思维:当好“杠精”。对既有观点进行批判反思并挖掘其对立或关联的面向,形成有价值的学术争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比较思维:对比古今中外,发现立法、司法与学理差异,找出合理性或存在矛盾的原因,进而确定论文选题。

三是体系思维:摒弃孤立研究取向,追求研究结论的体系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本土思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解决中国问题。落实到刑法学领域,即阶层论或教义学的中国形塑问题。

一个好的选题要有“神韵”:问题导向、现实关怀、论证逻辑与理论提升。(于改之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