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开国上将吕正操逝世,享年106岁,随着他的离世,57名开国上将全部淡出了历史舞台。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吕正操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参加仪式的,除了他的老战友们、中央领导人的后代之外,还有不少“特殊”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前来送别的数千名民众当中,有一位专程从河北衡水赶来的妇女刘凤霞。

吕将军领着我们村民挖地道,搞地道战……”刘凤霞噙着泪说道:“后来我母亲被日军抓走,吕将军一直挂念。”

在吕正操晚年时还一直挂念着刘凤霞的母亲,有一次见面,两人回忆起当年的经历,抱头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凤霞的母亲名叫许志芳,其实,许大娘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八路军的母亲”。

那么问题来了,许志芳是如何跟吕正操结下缘分的呢?“八路军母亲”的美誉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农家小店”老板娘的另一重身份

河北省武强县反“扫荡”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里,陈列了一幅老照片,上面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八路军的母亲——许志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志芳,1919年生人,老家位于河北衡水饶阳县善旺村,年轻时与家住另外一个县城的小伙相识相爱,并最终结为了夫妻。

婚后,许志芳去到了武强县刘南召什村居住,小两口的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好在清静,只不过,“好日子”没能持续多长时间,日军的铁蹄就踏入了他们的家乡。

在1937年的一天,日军的到来打破了刘南召什村的宁静,他们在占领此地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当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光如此,日寇还在大费周章地周边的村子修建了岗楼和防御工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跟刘南召什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关系。

刘南召什村与饶阳、深县相邻,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却是通往保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处在10万亩“北大洼”的边缘地带。

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毫无疑问,刘南召什村成了我军与日寇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着“北大洼”可供回旋的大片地域,我军跟日寇围绕着刘南召什村爆发了多场争夺战。

村子里,经常能见到冀中军区、冀中行署、县大队、区小队战士们的身影,正所谓军民鱼水情,当地村庄的很多百姓也纷纷出力,出现了很多掩护我军作战的“堡垒户”。

其中,许志芳家就是典型的“堡垒户”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村西街口有一口大水井,旁边就是许志芳家,只不过,她家跟别人不太一样,家里挂着一个笊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农家小店”。

其实不然,“农家小店”对外称提供住店、卖面条的业务,但这只是一个幌子,这里是八路军的工作地之一,许志芳除了“老板娘”的身份外,还有另一重身份——八路军地下交通员。

“八路军的母亲”

1939年初,一对特殊的年轻夫妇来到了刘南召什村,小两口对外宣称是教书先生,其实他们是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跟乡亲们相处过程中,小两口凭借良好的人品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老赵”成为了还大家夸赞的对象。

大家不知道的是,“老赵”的原名叫何毅,他妻子的真名叫吴克,在那个战乱的时期,有特殊身份的人对外使用化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在妻子来到刘南召什村之前就已经怀有了身孕,这年7月份,妻子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赵绍敏”。

也正是因为这个孩子的降生,让这小两口与村民许志芳结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出生后,小两口依旧在进行着紧张的工作,虽然事务繁忙,但还能挤出时间来照看孩子,但是,日寇的行动却不给小两口喘息的机会。

我军得到情报,日军将要在村庄一带“扫荡”,上级安排小两口必须跟随组织转移到外地。

转移阵地这件事在战争年代并不足为奇,但现在的问题是,孩子赵绍敏该怎么办。

两个办法,一个是带到下一个工作地,另一个是把孩子留下,交给村民帮忙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年代,第一个方法显然不现实,小两口只好尝试寻找热心村民。

可是,寻找“养父母”的过程中并不容易,接连找的几户人家都拒绝了,这倒不是他们不想养,而是因为孩子太小,害怕养活不了。

好在这件事传到了许志芳的耳朵里,她二话没说就找到了这对八路军夫妇,直截了当地说道:“把孩子交给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许志芳接过了养孩子的“接力棒”,为了养活孩子,许志芳到处去别的人家“求奶”,或者熬粥一口口喂养。

日寇经常性地来村里搜查八路军的孩子,为了不被引起怀疑,她对外表示孩子是她亲生的。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1939年,这年春季日军大“扫荡”,赵绍敏不幸被围困在村子里出不去,日本兵在逐户搜查,很快就要到许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志芳灵机一动,赶紧把赵绍敏母亲推到炕上,把头发弄乱,把尿盆摆在屋里,把她伪装成一副病殃殃的模样。

该说不说,这招还真好使,日本兵刚推开门,臭味就扑面而来,直接把盘问的环节省去,捂着鼻子灰溜溜地离开了。

记得那是1942年,因为天气干旱,村里收成大打折扣,为了让孩子吃顿饱饭,许志芳跋山涉水去到了外地讨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过去了,小孩子在慢慢长大,但后来那对八路军夫妇却一直没有消息,许志芳只好耐心等待。

在这期间,许志芳家也前后添了6个孩子,靠种地为生的他们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意苦了孩子,尤其是对待赵绍敏,甚至比对待她的亲生孩子还要好。

时间一晃就是15年,终于,在1954年,这对曾经的八路军夫妇才与许志芳取得联系,千恩万谢将孩子接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难忘养育情的赵绍敏后来经过努力,还成为了天津南开大学的一名教授,我想,这或许是报答许志芳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方式。

军民鱼水情

从40年代开始,刘南召什村一带的形势更加严峻,日寇经常性地来村里抢东西,不少黄花闺女也被抓走了。

1942年5月,邻村岗楼的两个日本兵又来到了刘南召什村搞破坏,好巧不巧,正好跟两名县大队的八路军战士打了个照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大队的战士们手疾眼快,率先掏出枪放倒一个,可在打第二枪的时候却哑火了,导致另一个日本兵趁此机会逃走了。

逃跑的那个日本兵回去报了信,岗楼的日本兵和武强县的日本兵基本全都出动,把刘南召什村围得水泄不通。

日本兵一户一户地搜查八路军,但因为没有找到,一气之下把学堂和刘氏家堂给烧了,最后还把村民们全都赶到一片地方,逼问八路军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愤怒的日本兵挑选出了10几名村民,企图采用灌辣椒油、压杠子等“严刑逼供”的方式企图撬开村民的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说出八路军的藏身地。

在排查人群的过程中,日本兵询问到了在许志芳“农家小店”工作的外地干部,为了保护这名干部,许志芳赶紧打圆场,说:“这是我哥,来走亲的……”

村民们随声附和,就这样把日本兵蒙混了过去,这名干部的生命安全也有了保证。

许志芳和吕正操将军也是在抗战时期结缘,当时吕正操腿部受伤,在武强县一户人家里养伤,巧的是,他就住在了许志芳的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正操活动不便,许志芳照顾地体贴入微,很快,他的伤就养好了,为了报答许志芳的恩情,临走前,他还特地留下一张字条,并表示,将来如果遇到了困难就去找他。

“革命胜利后,我一定回来看你,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

许志芳把字条好好珍藏了起来,但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村子里突发洪水,这张字条被冲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许志芳救治和帮助过的人,在建国后很多都成长为了高级干部,“老赵”成了唐山地委书记,特别是吕正操,后来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但是呢,跟这些人物相比,许志芳就显得普通很多,解放后,她把过往的事迹全都藏在了心里,和丈夫无怨无悔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一直到2005年,许志芳的家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分别是武强县委书记王世昆、吕正操的大儿子吕彤宇以及省、市的众多领导。

原来,过去的这几十年里,吕正操一直在惦记着许志芳,他特地派大儿子去了一趟河北,再度感激许志芳的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吕正操还特别嘱咐过,一定要时刻关注许志芳的生活,遇到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能寒了许大妈的心。

2009年,在得知了吕将军去世的消息后,许志芳泪流满面,最后连眼睛都哭肿了,如果不是腿脚不方便,她说啥都会来北京去送吕将军最后一程的。

许志芳,一个普通但又传奇的女子,他是“军民鱼水情”的最佳诠释人,伟大、善良又勇敢的英雄母亲许志芳值得我们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