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访华期间受到中方重视,27日中方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方代表。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两国避免战略误判、增进彼此了解过程中,工商界及学界人士发挥着连接器职能。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动能在民间,希望在民间。中美高层会晤推动两国彼此做出宏观判断,中美民间交往的具体成果,是推动两国关系的具体步伐。目前,中美关系的增长点在于,双方在农业、能源、跨境电商、禁毒、气变等方面优势互补、利益一致下的合作。中美关系的风险点在于,在前沿科技领域愈发扩大的摩擦,在台海、东北亚、南海、中东、东欧等地事务中可能发生的误判误解。而增强沟通交流,是削减误解的可行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在具体政策上欢迎美方人士更多赴华,实地了解并参与中国机遇。中美间密切的现实利益,也驱动双方为彼此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至3月末两国每周执飞航班数量为100班,向疫情前水平逐步恢复。过去数十年中,大量美企扎根中国,见证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壮大。微软、苹果、特斯拉、高通、宝洁、英特尔等美企从中国市场的扩大中受益,美企也仍是中国进博会、链博会等平台的主要参展方。

当下,Temu、Tiktok等中企向美国社会输出中国技术及经济实践方案,为美国公众提供服务并从美国市场中获利。

中美间密切的利益联结是两国经济体系难以缺失的组成部分,延续共存互利基调是两国公众、企业的共同利益所在。当下美方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发生转变,对华敌意增加,部分因素是两方面原因的叠加影响。一,美方自身陷入历史周期律的枷锁中。

从当下角度看,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冷战结束之际历史终结论的论述或一语成谶。不过终结的并非历史本身,而是美方自身。时间与历史如同不断冲刷的水流,冲击与分解掉一切停滞不前、沉溺过往者。这一点对过去的中国适用,对当下的美国同样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偏离实业立国根基转向过度金融化,日益偏离维系国家体系的实体之锚。同长期聚焦实体经济建设的中国两相对照。当下的中国如同美方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曾经基于实际劳动成果引领全球经济的美国,和当下美国间的距离。

二,美方难以理解中国。过去数十年间中美产业近距离交锋的结果,是中国在芯片、电动汽车、光伏产业、商业航天、造船、航空、新材料、智能化、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全线突围。美方在中美主要产业交锋中的落败迹象已颇为明显,这一背景下的美国,正试图关闭国门、关闭辐射市场来阻止美方产业在败局下的倾塌。

美国财长耶伦将在4月份访华,访华行程前耶伦向美媒透露其将对中国发出警告,向中方表明中国过于廉价的商品正在摧毁美国产业。耶伦寻求施压中国,削减在补贴等方面对中企的政策扶持,达到降低中企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在中方拒绝后美方是否将就此发起制裁一事上,耶伦拒绝透露拜登政府态度。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的百年时间中,中国传统经济体系在西方优势生产力下被破坏并历经重构。当下,中国的生产力优势正使美企在全球及本土市场全线告急。历史是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