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一次公开发表讲话中再次提出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耶伦表示,“解决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失衡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此,中国驻美使馆立即发表声明予以反驳,强调中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出口增加,纯粹是市场需求和国际分工的结果。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指出,市场供需本质上是动态平衡的,不平衡是常态,并应依市场价值规律自我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耶伦此次访华期间,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标记为“产能过剩”,认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然而,中国官方对此有力回应,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再次试图通过经济战术来抹黑中国的经济发展。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中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判断产能过剩应考虑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潜力,强调市场经济规律应是处理国际经贸问题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双方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上,就经贸限制措施和产能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与美国同行尚博共同主持了会议,讨论了双方在全球及宏观经济形势中的合作和沟通安排。双方同意继续交流,共同推动中美经济关系发展。

同时,美国大选活动即将启动,候选人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演讲中提出,为保护国内钢铁产业,计划提高对华钢铝关税。这种政策主张反映了美国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担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地位。美国商务部随后宣布,将基于“产能过剩”问题,提高钢铝产业的301关税。

对于美国的这一系列举措,中国商务部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对美国丙酸征收高额保证金,表明对损害中方利益行为的坚决反击。此外,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显示出对美国财政健康的担忧,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的文章更是指出,美国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其累积的巨额国债和经济问题,而不是外部竞争对手。

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不仅体现在直接的贸易战中,也表现在对经济战略和全球影响力的竞争。中国通过稳健的经济政策和对外开放的姿态,不断巩固其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同时推动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对此感到忧虑,担心中国的崛起将改变国际力量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担忧导致美国政府采取更加激烈的经济政策,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和实施贸易限制来抑制中国的经济发展。然而,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稳定。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强调按照市场规则和国际公约进行公平贸易,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稳定。这表明,在全球化经济中,合作与对话比对抗和隔阂更为有效,也是推动全球共同繁荣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