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3月19日,广西一网友发视频称,有一小孩在小卖部偷东西被抓住,于是店家就联系孩子家长前来处理,结果当店家告知孩子家长孩子偷了东西按店里规矩应该偷一罚十的时候,孩子母亲却怒怼店家说:“小孩子现在还是少年啊,你这样处理事情,小朋友杀人都不判死刑,你一点常识都不懂。”店家表示,“偷一赔十”的警示标语只是为了警醒小朋友,并不是作为惩罚的目的,自己已报警处理,民警口头教育后,孩子已经回学校正常上课了。
这件事情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我们的法律还有漏洞,而是在于,成年人在利用这样的漏洞教唆未成年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
退一步讲,我们可以理解这位家长对店家说的“偷一赔十”表示不满,但是作为家长,孩子犯了偷盗这样的重大错误,家长是不是首先应该先为孩子的品性表示担忧,然后再和店家好好沟通如何解决问题呢?孩子每次犯错都应该成为一次学习的机会,重要的是家长如何进行处理。
结果,孩子偷了东西,家长比店家还豪横还有理,而且还语出惊人。用“小孩子杀人都不用判死刑”这样的话给自己家孩子开脱,不知道这次只是偷东西的孩子,听到自己妈妈这么教诲自己后,将来还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
国外有一则亲子教育公益短片《childrensee,children do》,视频中父母做什么,孩子就跟着做什么。
妈妈抽烟,随地乱扔香烟头,孩子也跟着抽烟,学着随地乱扔香烟头。爸爸喝酒,孩子也跟着喝酒。妈妈酗酒,情绪失控乱发脾气,孩子也跟着发脾气。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行品性一定会在孩子的身上映照和表现出来。
现实中,“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常被一些家长作为护犊子的借口。一些人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所以做错什么都该被原谅,如果有人太在意,就是斤斤较较,不大度的表现。
殊不知,这种护犊子的行为其实是在把孩子推向深渊。这是做家长的最大的失职!
郭德纲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单口相声《教子胡同》,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清末,胡同里住着母子二人。母亲姓王,王氏。孩子叫小宝。小宝的父亲身体不好,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去世了。所以王氏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到了溺爱的程度。小宝非常聪明,也非常的淘气,在学堂的时候经常和别人打架。但做母亲的,王氏从来都不批评孩子。总觉得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后来,小宝学会了偷东西,结果母亲王氏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还觉得小宝这是懂事了会挣钱了。慢慢的,小宝长大了,他结交了一群地痞流氓,整天跟着这群地痞流氓在外面抢劫。结果,有一天,小宝跟着这群流氓在抢劫的过程中,手起刀落,将人给杀了。小宝也被官府捉住判了死刑。
行刑前,母亲王氏跌跌撞撞来到刑场来见被绑在菜市口的儿子。母子相见抱头痛哭。这时,小宝嘴唇颤抖,说:“娘啊,恕儿不孝,您白疼我一场了。我对不起您。儿有几句话要跟您说,娘,您把耳朵递过来。”“哎,儿啊,你说吧。”老娘把耳朵递过来,小宝一张嘴,吭哧!就把王氏耳朵咬下来了。“啊?宝儿,你怎么要咬掉为娘的耳朵啊?”“娘,我咬它是因为它没有用啊!您还记得我小时候淘气吗?我头一天上学把先生打了,回来时我挺害怕,心想,转天再上学我一定好好的。可您没说我没打我,我觉得挺好的。以后,无论我惹什么祸,您都护着我,我不回家,您也不说我,街坊劝您,您不听,您这耳朵没用啊!它当初要听人劝,您教训我,我能到今天这一步吗?娘啊娘,你害了我呀,是您把我推到这刑场上来的,是您让人杀我的头啊。”
我一直的观点是认为,未成年人如果有偷盗、抢劫、霸凌、故意伤人等不良行为的时候,如果我们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原因而减轻对未成年人的责罚的话,那么那些被减掉的责罚是否应该考虑由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承担呢?
当“邯郸三恶童案”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公众的讨论,除了要求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家长在恶童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负面作用。
如果我们不能在共识上认识到家长应该为孩子的一些恶行负责任的话,那么那些熊家长就一定会给社会输出熊孩子甚至恶魔。
本期推荐书籍:《觉知的父母》——张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