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日本当前畸形的经济政策。

但其实日本的问题不是个例,整个西方经济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当前已经陷入了通胀与债务危机的双重恶性循环,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世界经济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作为世界经济一员的我们,当然也会受到波及。

本篇文章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件事。

(1)财政赤字货币化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200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市场流动性极度匮乏,传统的通过利率杠杆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已经失灵。

为了挽救那些“大而不能倒”的公司,欧美各国普遍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来救市。

所谓量化宽松政策,最早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现代货币理论(MMT),简单说就是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者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民间简称“直升机撒钱”。

现代意义上的量化宽松政策,最早是由日本央行在2001年首次提出。

当时是为了应对日本持续的经济通缩螺旋,之后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中,量化宽松政策才被欧美各国发扬光大。

更是在2020年的冲击之中,被推到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日本开始施行的“安倍经济学”更是将QE再次升级,搞出了2.0版的QQE,也就是质化量化宽松政策,在原先印钱买国债、企业债券的基础上,允许直接印钱购买股票。

从而直接引发了日本股市长达10多年的上涨,也让日本央行买成了日本股市最大的单一股东。(非本次分析的重点,在此不再展开,感兴趣的可参考我的之前的文章《日本股市连创新高,美国收割镰刀何时落下?》)

但是,这种量化宽松政策是一剂猛药,会给经济带来极大刺激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巨大的副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张。

因为央行是不能凭空印钞的,必须要有抵押物,有多少钱的抵押物才能印多少钱的钞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画了一个示意图,标明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其中的资产端,可以理解为印钱所需的抵押物;负债端,可以理解为印出来的钞票。

我们常说的“扩表、缩表”,其中的“表”,就是这张资产负债表。

扩表,就意味着银行投放到市场上的钞票增多;

缩表,就意味着银行对市场的钞票做回收;

其中,资产负债表里占比最大的资产,往往就是各国的国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占比最大的,就是美国国债,按照最新的数据占比达到了62%,超过4.62万亿美元。

美国的国债规模也是水涨船高,近期超过了34万亿美元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按照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4.2%的利率计算,每年仅利息支出就需要1.43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6%,甚至超过了军费开支。

(当然这个计算并不准确,实际的债务利息要看具体的债务组成,这里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做了一定的简化)

而且现在债务规模也没有减小的趋势,完全是在借新债还旧债,但是按这个速度,恐怕不出几年,每年的债务利息可能都需要借钱才能还上了。

(2) 深重的危害

欧美国家采取的这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为国际金融环境带来了4个十分深重的危害。

一是铸币税问题。

铸币税一词最早来源于封建时期,统治者为了谋求利益,通过减少货币成色或者重量的方式,来赚取利润。

比如,最开始,一枚面值10文的铜钱需要价值10文的铜来铸造,那这个铜钱的实际价值就是10文;

但是后来,统治者用价值8文的铜铸造了面值为10文的铜钱,那虽然这个铜钱面值还是10文,但是价值已经变成8文了。

然后用这价值8文的新钱,换走了市场中价值10文的旧钱。

其中剩余的2文钱的价值,就作为“铸币税”被统治者攫取了。

现在美联储滥发货币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向全世界收“铸币税”。

二是信用问题。

我们说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就是从2008年开始的。

这种用“印钱”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彻底改变了财税与货币的运行规则,对世界宏观经济、金融稳定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本来现代货币规则就是建立在政府信用之上的,这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其实是从根本上放弃了财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使得美联储成为了美国政府的提款机。

这是一种甜蜜的毒药,一旦尝试过之后,就很难改变。

毕竟辛辛苦苦赚钱哪有直接印钱来的舒服。

所以,这种赤字货币化政策对美元信誉的危害已经无法挽回,美元的衰落之路也就此注定。

三是贫富差距拉大。

当美联储疯狂印钱放水的时候,你猜是哪些企业获利最大?

那肯定是离水龙头最近的企业。

在低利率周期,它们会以极低的成本获取融资,可以迅速扩大资产规模,完成扩张。

但是,在美联储加息收水的紧缩周期里,又是哪些企业获利最大呢?

答案还是那些离水龙头最近的企业。

上文中说过,美联储现在的资产负债表中,有32%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简称MBS)。

这些MBS,就是在经济危机中,美联储为了拯救那些“大而不能倒”的公司而实施的定向注资。

这些企业,又会拿着这些注资,趁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去收购那些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从而完成了又一轮扩张。

所以,无论扩表还是缩表,无论是在宽松周期还是在紧缩周期,那些大企业,永远都是获利的一方。

而辛辛苦苦赚钱的打工人,只能默默承受货币超发带来的资产缩水。

如此一来,贫富差距就会继续扩大。

大的企业会越来越大,钞票的购买力会越来越弱,生活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没有资产的工薪阶层,感受会更加明显。

四是通胀与债务螺旋。

这个是最为危险的一种情况。

货币超发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个很好理解。

美国自2021年之后,核心通胀率便一直维持在3%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不得不保持高利率,并进行缩表操作,同时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但是,美国政府的赤字扩张需求仍然存在,所以国债得继续发。

这个时候,失去了最大的国债购买方之后,所有的国债扩张需求就需要市场独自承担。

这样一来,市场就会压低国债价格,推高国债收益率。

但是,国债收益率的提高又会增加财政负担,利息的支出量会越来越大。

政府没钱还债,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以债养债”,导致政府债务规模变大。

而这些财政政策的扩张又会助推通胀的加剧。

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胀就会变的越来越难。

控制通胀就要加息缩表。。。陷入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美国,就是处在这种通胀债务螺旋之中。

一边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另一边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还在持续增加。

财政的宽松抵消掉货币的紧缩,导致通胀难以控制。

(3) 如何解决

那欧美国家所面临的这种危机,应该如何解决?

最正确的做法,当然是开源节流。

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

但是这样肯定是费力不讨好,关键是还影响选票,估计拜登和特朗普都没有这个意愿去干这两件事。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债务置换的方式,即重新贷出低息债务置换出高息债务降低还债压力。还可以将短期债务延期成长期债务将还债压力向后平摊。

这也是欧美国家正在做的,发行长期国债置换短期国债。

如果上面的办法都不能解决,那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利用通胀来稀释债务。

这很好理解。

举个例子,假如2000年,工资每月1000元。这个时候你花10万买了一套房,月供是500,你感觉压力很大。

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到了2020年,你的工资涨到了10000元,房子的月供还是500,你还觉得这点债务是个问题吗?

所以一样的道理,欧美政府现在做的,就是希望把通胀维持在一个比较过得去的水平,然后慢慢稀释掉自己的债务,从而化解掉自己债务危机。

不过这也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过程,非常考验管理水平。

而且经济市场本来就有其内在的周期属性,不可能无限循环下去。

所以最终结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4)题外话

说个题外话,看了上面的分析,再看看现在的股市、黄金、虚拟货币的价格走势,是不是能理解其中的逻辑了呢?

我是垚森,我不接软文广告、不卖课、不荐股,所有收入均来自于读者赞赏,可以放心关注。

我坚持原创,坚持理性思考,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个“在看”,我将感激不尽!

本文首发:垚森杂谈

作者: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