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看待“胡锡进:公职人员普遍降薪的地方,做事责任心很可能下降”的言论?

碧翰烽/文

说起公职人员降薪,恐怕已然习惯了。一方面是过紧日子,一方面是规范工资福利奖励补贴发放。

而且,不只是降薪,有的地方单位还要退还之前发放的一些津贴、补贴和奖金。比如餐补、休假补贴、房补、公积金、绩效奖金、工会福利等,多的数万元,少的上千元。其问题可能就是发放方式或对象不符合政策,发放标准超标。

要说降薪和退还津补贴对公职人员积极性没有影响,那是不切实际的。一者,有的地方本身工资收入就比较低,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收入标准,特别是一些基层地区。如果降薪或退还,那么可能就更低了。二者,既然可以退还,那有些没有发到位的要不要补齐,比如因工作需要没有休假的补贴。

但如果说仅仅因为降薪,就影响工作责任心,也不完全准确。

首先,对于广大普通公职人员,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工资收入就是生活。没有了工资收入,生活就会困难。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实就是一份职业、一份工作,兢兢业业干事,养家糊口。不过,如果没有父母长辈的帮衬,不少年轻人恐怕生活也会比较艰难,买房买车也同样困难。

其次,降薪影响的不只是生活质量,还有一份关心与信任。表面上看,降薪直接影响的是生活质量。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干部的关心、信任程度,有的人缺乏换位思考,不清楚属下所思所想,不了解属下生活状况,不懂得“人”才是最大的财富。要么是不关心其工作生活条件,要么是不信任其工作能力成效。

再次,影响公职人员做事责任心的远不是降薪问题,更多可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当下,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往往不是降薪问题,只是对退还有些不解。而真正反映强烈的恰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有位基层干部就说:“作为基层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就怕做些无用功,就怕做得群众不满意。可现在有些事情,的确就是在做无用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有的时候,干部是忙得热火朝天,群众却没有什么感受。”

如果形式主义不能有效防止,久而久之,大家都已经习惯于做形式主义了,开会发文、督查考核、拍照留痕、台账资料、问责追责,一个比一个做得顺溜。真正要做点务实、实际的工作,解决点真正的矛盾、问题,恐怕已经做不好了。因为,做实事需要能力水平,需要吃苦耐劳,需要动真碰硬。形式主义当然不好,但做起来简单得很,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如此下去,只会让干事创业者边缘化、投机钻营者处处得利,工作责任心当然就会出问题。

最后,只有激发每一名公职人员的活力,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降薪终归是暂时的,不会有多大影响,可以靠大家的主动、担当、作为来改善。事终归要靠每个人去干,钱可以靠人去挣,只是需要有宽松、包容的环境,有容错纠错的机制。工作责任心最需要的是发自于心,这是最高境界,需要的是科学激励的外在动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而不能只是简单地靠层层压力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