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过紧日子”形势,我近日分别提出了取消订报任务、压缩调研检查考核以及裁撤部分市级机构等两大设想。前者是针对日常工作中的一般事务,后者是针对单位机构本身,通过压缩机构,来减少财政负担。

今日,我提出第三个设想:首先盘活用足现有编制资源,在此基础上,全面清退行政机关编外人员,但乡镇基层、医院、窗口服务等特殊单位,可留用一部分编外人员,但应严格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体制内,就没有几个机关事业单位不招聘编外人员的,似乎没有编外人员,单位就运行不动了。很多单位,甚至编外人员比在编人员还要多。比如常见的城管执法队,往往就几个领导是有编的,其余全是编外人员。

体制内单位流行编外用工,我认为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是编制资源存在浪费。比如有些单位空着编却不招录,然后又说人不够用,不断招编外人员。还有很常见的就是,很多拿了职级的临近退休的干部,占着编制不做事,甚至坐班都不见人。

二是编制核定不合理,搞平均化,没有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单位面临的职责任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核定的编制却仍是多年以前的,不适应当前形势。比如乡镇卫生院,有些卫生院辖区范围内的人口流入,工作量增加,编制却没增,而有些乡镇的人口大量外流,卫生院一天没几个病人,编制又没减。

还有些单位,特别是条管性质的,不同县区、不同乡镇,任务量相差巨大,但编制数却基本相同。编制和任务量的不匹配,造成不少单位人手矛盾非常紧张,只能靠外聘人员完成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形式主义太多,基层编制内力量实在应付不过来。在一些基层单位,如果只要完成“三定”方案里的职责任务,核定编制的人手是够用的,但现实是,有很多其他任务也需要应付,比如创城值班、驻村帮扶,还有地方搞出来的各种各种活动,为了完成这些额外的工作,就不得不聘点编外人员。

事实上,机关事业单位里大量的编外人员,已经成为推动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了。但庞大的编外队伍,也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一个编外人员,工资、社保、餐补、福利以及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费等等,一年下来,怎么也要四、五万吧。

去年底,半月谈发了一篇题为《1个正式工背后1.8个临时工:欠发达县的临聘人员之困》的文章,里面就提到某县2023年临聘人员工资支出高达4.6亿元,比全县税收收入还多

对此,我建议,清退一批编外人员、规范起编外用人,以节约大量的财政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有3点设想:

一是先把现有编制资源盘活用好。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分配之后单位所有的观念,对一些职责任务减少的单位,收回空闲编制,着力解决“有编不用”的问题。对一些临近退休,常以身体不好不愿上班的老同志,劝其提前退休,把编制空出来招录新人。

二是机关单位的编外人员,全面清退。机关单位务虚工作多,特别是省市级别的机关,较少有直接从事的业务,工作就是发文、开会、调研、检查、写报告。如果编制人手不够用,那就从自身找原因,缩减那些形式主义工作,聚力主责主业。这也是给基层减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规范特殊单位里留用的编外人员。目前,在乡镇基层以及公安、医疗、窗口服务等单位,编外人员是必须要保留,甚至还有需要加强的。这些特殊单位的编外人员,可以考虑全县统筹使用。

如政府统一为全县乡镇卫生院聘用200个编外人员,每年根据工作量情况,动态调整具体每个卫生院的编外人员。还有城管等基层执法队伍,也可以这样统筹使用。

对于我的设想,各位朋友怎么看?欢迎讨论交流。

注:图片来源网络,与文章内容无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