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除“开会发文督查考核问责”的惯性依赖!

碧翰烽/文

当前,各级都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无论是思想重视,还是具体措施,以及方式方法,特别是关于正面、反面典型案例的发布,都在动真格、出实招、见实效。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确有其复杂性、顽固性、反复性,有的时候还有迷惑性,因此,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首先要做的是“减”字文章,从数量上进行大幅减少,真正减到简化的目标,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然而,仅仅从数量上做文章,还不足以真正治本。比如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开会、发文、检查、事项、牌子、APP、材料等都做了数量上的明确限制,有的还十分精确,看起来也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可稍微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又陷入了“限制、反弹、再限制、再反弹”的怪圈。

在这当中,总有一种顽固的惯性思维在左右我们的工作,使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以完全根绝。

这种惯性思维就是,推动工作、开展工作就是依赖于“一级一级开会、一级一级发文、一级一级督查、一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问责”,不开会发文不足以体现重视,规模越大、规格越高越体现重视,不督查考核不足以推动落实,阵势越大、惩戒越严越压实责任,而这些一级级的“开会发文督查考核问责”,最后都会叠加到基层干部身上,甚至于到了网格员、小组长身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来气,实际上可能落不了地、落不了实,只是在空转。

关键问题还在于,有的部门同志认为,如果不采取“开会发文督查考核问责”的方式,那还要开展工作吗?又该怎么开展工作?又该如何以“很少的人去完成很多的任务”?

这里面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多做务实管用的事情?这个需要从源头进行治理。也就是说,有的工作事项本身就是形式主义,就是无意义的事项,就是伪创新、假创新。在这个方面,有的地方单位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要对工作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真正突出重点。

二是如何推进数字治理革命,真正让信息化、智能化成为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现在有的领导和干部,依然不习惯于信息化工作方式,即使有了信息化,还要传统的纸质台账资料。显然,这不简单是不适应,因为以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任何人的信息化工作能力水平已经不成问题,包括老年人都可以运用自如。关键是有的人不想运用信息化方式,信息化意味着公开透明、共享比对、全程可溯、全程监督等,这会对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约束。

比如,当信息化真正完成数据大共享之后,繁琐、无用的督查检查考核都可以大大省掉,不少的会议都可以不用开了,因为信息化可以助力驱动、落实。

三是如何改进调查研究机制?真正让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网络。不少工作之所以推不动,有的只是一味地讲认识、交任务、强责任,结果是会开了、文发了、检查了,也就归零了,这就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就是没有找到落实的钥匙。这些症结和钥匙,要从哪里找,就得从深入的调研中去找,只要找准了,问题自然能够得到解决。这就是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问题。

比如在激励和惩戒措施方面,究竟哪一个最为管用?需要研究。比如在职责清单、资源资金、管理权限等方面,究竟要给基层放多大权、赋多少能,需要研究。比如人财物保障方面,不能总是回避,而要研究。这应该才是真正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既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又要给予基层充分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