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尽头是带货直播,带货的尽头是拿地盖楼。
贝壳是网红吗?是,最起码这几天是,在广州和保利的“保贝”计划火出圈,让保利和贝壳都红了一把。
贝壳是房产圈内出了名的“带货王”,“又红又出镜”的贝壳也开始拿地了。
3月15日,北京又卖地了,其中顺义区新城23街区空港六期地块SY00-2301-0001地块,吸引了高达37家企业前来争夺。
在这群企业中,出现了一个新面孔——贝好家(北京)置业有限公司。如果不是这家名叫贝好家的公司,这个地块的交易结果恐怕也不会引发太大关注。
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贝好家是贝壳旗下的住宅开发服务平台,没错,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互联网房产交易平台——贝壳。
贝壳开始布局上游,参与土拍了。
贝壳开始往上游
房地产开发业务切入
最终,贝好家并未竞拍成功,这宗地块被北京建工以约11.6亿元竞得,溢价率15%,成交楼面地价3.4万/㎡。销售指导价6万/㎡,上下浮动8%。
地产圈并不关心贝好家有没有拍到地,似乎更关心贝壳是否要做开发商了?
在土地公开市场上,贝好家还没有露过面。报名参拍北京顺义地块,大概率是它在土地市场的处女秀。
这意味着,作为国内最大的中介平台,贝壳开始往上游房地产开发业务切入了。
根据公开资料,贝壳于2023年7月正式宣布开启“一体三翼”战略,新设贝好家事业线,涉足地产开发业务,委任贝壳副董事长徐万刚担任贝好家的CEO,同时开始从各大房企“招兵买马”。
从去年开始,贝壳在内部孵化了一个代号为“9号项目”的新业务。
据说,当时它挖来了不少有龙湖、万科、金地、蓝光发展等传统房企背景的职业经理人,组建了开发业务团队。
日前,贝壳公布了2023年财报。报告显示,贝壳总交易额(GTV)为3.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净收入为778亿元,同比增长28.2%;归母净利润为58.90亿元,扭亏为盈。
其中,传统地产业务中,新房净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6.7%;存量房净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15.9%。
对比2023年地产的下行行情,可以说贝壳的业绩还是比较亮丽的,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充足的现金流,为其向地产开发业务进军奠定了资金基础。
贝壳转型做开发商的优势
贝壳作为房产中介“老大哥”,转型做开发商,它有什么优势?
一是信息优势。
开发商掌握新房的销售数据,有专门的数据库和供应商,可以出几十页的分析报告来辅助拿地和经营决策,但是在二手房领域,由于成交数据非常的零散和不系统,开发商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开发商的信息劣势,正是贝壳的信息优势。
贝壳做房产中介出身,又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房产中介经纪平台,自然具备存量市场的信息优势。
另外,贝壳在新房领域的信息优势也很明显。
贝壳和开发商合作的项目非常多,由于开发商降价往往优先通过中介渠道释放,贝壳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合作竞品项目的促销政策细节(例如降价房源、降价幅度、降价方式、走量情况等),如最近火出圈的保利广州项目。
二是多赚地产开发环节的钱。
贝壳原来做中介,只能赚渠道带客的钱,而且还不一定是独家,费率还受到开发商的营销费用预算约束,是纯纯的乙方,处处受制于人。
贝壳自己做的地产项目,定价自由控制,就可以赚多个环节的钱,例如市场研究咨询费+营销代理费用+渠道费用+开发环节利润,实现“一鱼多吃”的效果。
贝壳能否成功突围?
长期来看,地产开发业务市场容量逐步减少,房价增值幅度有限,开发周转率下滑,虽然地价下跌,但客户少了,销售速度变慢了,新进入者很难像以前那样赚取超额利润。
现在地产周期是否见底,行业内依然是没有定论的。
如果还没有见底,贝壳会不会抄底抄在半山腰上?
眼下看,贝壳做地产开发的逻辑,或许和华为造车、小米造车的逻辑相似,想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这种模式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