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标题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农产食品的掺假溯源研究

农产食品品质高低对其营养价值及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农产食品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近年来,稻米、苦荞等农产品掺伪现象频发。稻米、苦荞等农产品品质检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准确、简单、易用的农产食品的品质控制新技术。本课题组(农产品品质智能感知课题组)近年来以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稻米、苦荞、植物油等农产品的掺伪问题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所使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相关的模型判别准确率高,泛化能力良好。本课题组的研究证实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用于农产食品的品质溯源,也为市场上多种农产品、食品的品质鉴别及溯源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嘉宾介绍

李占明 副教授

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李占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专任教师。201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18—2019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以及江苏省科技副总。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品质溯源技术、农产食品危害物分析及控制技术等。受邀担任 Journal of Food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副主编、 Journal of Future Foods青年编委、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学术编辑、 Foods客座编辑;并受邀担任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Journal of Food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食品科学》等多本SCI/EI期刊的审稿人,并多次荣获《食品科学》年度优秀审稿专家(2021—2023年)。

已发布报告

实习编辑: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冯红;责编:张睿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等企业赞助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 2024年5月16-17日 在 中国北京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