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今年58岁,三年前确诊了糖尿病,医生告诉他,想要控制血糖就要管住嘴,迈开腿,一开始,他坚持了一段时间,血糖确实好了不少。

但日子久了,他又把医生的话丢到脑后了,听朋友说断食可以“治愈”糖尿病,他决定试试,一开始是晚饭不吃了,后来感觉血糖确实没有明显升高,于是又将午饭的主食跟肉菜等都减少了一半的量。

老刘发现,这效果看着着实不错,以往餐后2小时血糖总是偏高,如今居然

控制在8以内了,他于是果断地将降糖药也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几天过去,老王就感觉胃部非常难受,还总是恶心想吐,这天甚至晕倒在了家里,家里人将他送到医院一检查,确诊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好在送医还算及时,经过紧急地治疗,老刘终于醒了过来,他还十分纳闷,怎么断食还断出问题来了?

一、饭量决定寿命?吃得越多的人,老得慢活得久?

有种说法认为,人一辈子的饭量是固定的,哪天吃完了,人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了。有些老人深信不疑,所以经常节食,生怕吃多了。

但还有种观点完全相反,认为吃得越多的人,老得越慢,活得也越久。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更可信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吃得过少或者过多,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2023年2月,《Nature Aging》杂志发表一项研究认为,限制25%的热量摄入,能够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延缓2~3%,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死亡风险下降了10~15%。

但这也并不代表吃得越少越好,要知道,人体是需要能量的, 器官的运转也需要能量。

如果人长期吃得太少,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不仅容易影响导致免疫力低下,更易生病,而且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刺激胆囊、肠胃,还可能会导致肥胖、胆囊炎、胃炎等疾病。

而暴饮暴食或者吃得过多,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导致能量过剩,易导致肥胖,增加患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

所以,别饿着肚子,也别吃得过饱,每餐达到七八分饱是最佳状态。

饭量并不能决定寿命,只是说饮食习惯、饭量的多少,确实也会对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过饱过饿都不是健康的饮食之道,也不是长寿之法。

二、老年人要注意营养

有些老人虽然认可吃饭七分饱这种观点,但他们对七分饱却把握不准,经常五分饱都没有达到。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肠胃动力功能减弱,胃排空功能下降,消化功能也随之下降,可能吃一点点东西就感觉饱了,就很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

而一旦缺乏营养,不仅会使得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疾病找上门,还易患上老年衰弱综合征、肌少症等,增加跌倒风险,一旦跌倒出现骨折等情况,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老人很难有幸福的晚年。

所以,对于老人来说,平日不能等到饿了再吃饭,等到渴了再喝水,而是要保持良好的规律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先素后荤,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尽量保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尽量合理搭配肉类、主食、蛋类、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食物,在吃饭的时候,尽量多咀嚼食物,将每一口吃进嘴的食物咀嚼成靡状,自然咽下。

判定七分饱大家不妨参考这个标准:如果吃饭时间规律,并在两餐之间适当吃了一些水果、坚果等作为加餐,在下一餐来临前并不会很饿,如果提前饿了,一般意味着还可以增加点饭量,未达到七分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