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在对匈奴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例如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等。当时的军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卫青、霍去病等人,很多并不广为人所知,但他们也十分出众,耿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大约生于汉光武帝刘秀执政中后期。伯父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耿弇。耿恭少年时,他的父亲去世,不过耿氏是大家族,失怙以后会有叔伯抚养,耿恭生活应该不会太艰难。

耿恭早年的事迹,史书上没有太多记载,只说他“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想必他也是一个喜读兵书,意气风发的少年。

汉明帝执政后期,开始了重新打通西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永平十七年夏天(公元74年),窦固率领一万四千骑兵去攻打西域的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耿恭因骑都尉刘张之请,为刘张部司马随行。汉军按照耿恭堂弟耿秉的作战方针击败车师后,东汉政府重新恢复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陈睦担任西域都护;耿恭担任戊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的疆域金蒲城(一作“金满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关宠担任己校尉,驻扎在前王的疆域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附近)。

2

耿恭上任后就开始着手恢复汉在西域的统治。耿恭先向乌孙发出文书,乌孙接到文书后,举国上下都非常高兴,乌孙王派遣使者贡献名马,献出汉宣帝时赐给解忧公主的博具(六博等博戏用具),并表示愿意遣子入侍。耿恭便带着财物去迎接侍子。

窦固的大军在西域过了冬,到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二月份,窦固接到皇帝命令,班师回朝。

窦固大军撤离之后,没给耿恭、关宠留下多少人马,两人手下都只有几百人。车师是匈奴通往西域南疆的交通要道,且有粮有草,战略地位不言自明。车师被汉军控制,匈奴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也许汉军这时有些大意,因为之前匈奴的军事行动一般都是在秋冬季节进行,很少有开春时候发动进攻的,但是这次情况不同。

这一年三月,估摸着窦固大军已经走远,北匈奴单于马上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西域。归附汉军的车师后王安得首当其冲,汉军不能坐视不管,耿恭从不多的人手里调出三百人去救援,结果路上碰见了匈奴骑兵,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杀了安得后,匈奴过来攻打金蒲城。城里兵员严重不足,耿恭亲自登上城墙指挥作战,面对城下数倍于己的匈奴人,耿恭先派人向他们喊话:“汉家有神箭,中箭者生不如死!”然后下令汉军把事先准备好的毒箭射出去。匈奴士兵中箭后,伤口红肿溃烂,火烧火燎如同沸腾一般。匈奴人原本不信神箭之说,见耿恭的话应验,十分害怕,斗志消散大半。就在这时,天气骤变,狂风暴雨交加而至,耿恭抓住时机,冲出城杀进匈奴军阵,匈奴猝不及防,阵营溃乱,许多被汉军斩杀。

匈奴大败,很多人心有余悸,觉得汉军打起仗来如有神助,而中毒箭的士兵精神肉体都受到了巨大的折磨,整个军队已经没了斗志,于是退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疏勒城遗:址遗址位于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的麻沟梁村,1972年奇台县进行文物普查时被发现。遗址东临悬崖,北面是陡坡,城中还有一个类似水井的凹痕,确实和史书记载比较接近。遗址中出土了瓦当、陶瓮等器物,也有着明显的汉代特征,考古学者经过论证后认定这就是当年耿恭驻守的疏勒城。

3

解了金蒲城之围后,耿恭没有大意,考虑到金蒲城无险可守,他决定把部队转移到不远的疏勒城(这个疏勒城和疏勒国没什么关系,疏勒国在今新疆喀什,这个疏勒城和金蒲城同在今新疆奇台县一带,距疏勒国很远)。疏勒城外有河流过,既可做防御屏障,也可以提供水源。

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一部转移到了疏勒城,开始积极备战。七月,匈奴人经过了几个月休整,卷土重来。耿恭早早就派出了敢死队在城外设伏,匈奴士兵没料到汉军竟然如此主动,完全没有防备,四下溃逃,被斩杀几十人。

匈奴人不善于攻城,只能采取围困的办法。他们断了城外的河,耿恭就在城内打井。要命的是,疏勒城建在一个山坡上,打井打了十五丈水都没出来,官兵又累又渴,只好喝马尿,甚至从马粪里榨水。眼见士气低落,耿恭召集士兵,感慨道:“听说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刀刺山,就有清泉涌出。大汉有神明护佑,我们又怎会走投无路!”说完他整理衣冠,在井边恭敬地拜了两拜,又诚心诚意地祈祷一番,然后亲自挖井。部下受到鼓舞,振作精神开始继续挖,没过多久就出水,官兵们惊喜万分,欢声雷动。

打井刚出的水都是泥水,喝不了。耿恭很懂得打心理战,下令赶紧先和泥修抹城墙,水稍清一些,就到城头上洒水给匈奴看。匈奴人很意外,认为汉军真有神明保佑,围城断水不管用,他们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又一次撤兵。

4

这一时期西域局势异常动荡。西域北道的焉耆等国受匈奴控制,攻陷了西域都护的驻地,杀了都护陈睦,匈奴人又包围了己校尉关宠驻屯的柳中城,班超在疏勒国也被围困,汉军在西域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朝廷收到关宠的求援信,正打算向西域增兵,汉明帝刘庄却于这一年八月驾崩,朝廷只能先搁置增援西域的计划。

车师国一见匈奴势力占上风,又投向匈奴阵营,跟着匈奴人过来联合攻打疏勒城。可能是车师人出的主意,匈奴人这次打不赢也不急着走,就围在城下困住汉军,等着汉军粮绝,然后歼灭汉军。

相持几个月后,虽有车师后王夫人的帮助,但疏勒城还是彻底断粮。汉军吃尽了能吃的东西,只能取下铠甲上的皮革煮着吃,最后连弓弩上的筋弦也煮了,环境如此艰苦却没一个人叛逃。

单于就在城下,眼见耿恭身处绝境还斗志不减,很是敬佩,有意要招降他,派出使者劝降。耿恭口头应承,把使者骗上城,亲手将其斩杀,在城上生火烧烤使者尸体。

杀了使者,就等于断了投降这条后路,既是做给匈奴人看,也是做给自己人看。耿恭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是在抱着必死的决心打这场仗。

耿恭的做法激怒了单于,单于下令向疏勒城增兵。疏勒城只是个军事要塞,而不是城池,所以可参战人员不多。《后汉书》说最初屯驻在金蒲城时是“数百人”,而到疏勒城时一次就“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因此有人推测说是耿恭在车师招募了当地士兵,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否则耿恭顶不住匈奴人持久的攻势。

5

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在是否营救耿恭、关宠等人的问题上有些拿不定主意。经过和群臣的讨论,汉章帝听取了司徒鲍昱的意见,决定出兵将他们救回。

酒泉太守段彭等人调兵遣将,率领七千多人在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赶到了柳中城。解了柳中城的围困,段彭又率军进攻车师前国的都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匈奴、车师联军,俘虏三千多,斩杀近四千人。匈奴人吃了败仗随即撤走,车师再次投降汉军。

己校尉关宠守城守得也十分不易,早已经心力交瘁,眼见援兵到来,一病不起,最后死在了军营。援军听说后,便打算退兵。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坚决反对,这个人叫范羌,是耿恭手下的军官,耿恭派他到敦煌去给疏勒城守军筹措冬衣,路上遇到援军,就跟着他们一同前往西域。谁知道还没到疏勒城,援军就要撤兵,他自然不肯答应。援军将领也有自己的考虑:从交河去疏勒有几百里,还得翻过天山,正月天气正冷,疏勒城里的人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为这些人而让几千大军去冒险,实在有些划不来。范羌一再坚持,最后援军将领没办法,只好调拨给他两千人,让他去救。

一行人冒着大雪翻过天山,在一个夜里到达了疏勒城下。城里只剩了二十来个人,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又来进犯,大惊,纷纷登上城头准备作战。范羌远远大喊:“我是范羌!汉家皇帝派兵接大家回去了!”城上松了一口气,欢呼雀跃地打开城门迎接援军,相拥而泣。守城官兵从前一年春天撑到了第二年正月,终于等来了救兵,感觉一下就有了依靠,国家没有抛弃他们!

按照汉章帝的意思,汉军暂时放弃西域,耿恭一行人开始从疏勒城撤离,沿途打退了匈奴多次追击,于建初元年三月走到了玉门关。这一路走得很辛苦,耿恭和部下已经苦苦支撑了将近一年,身体极其虚弱,从疏勒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个人,走到玉门关后只剩了形容枯槁的十三个人。

一行人回到了洛阳,之前力主营救的司徒鲍昱向汉章帝上书,称赞耿恭“节过苏武”,章帝拜耿恭为骑都尉,十二个部下也都封了官。

耿恭的事迹让《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为之动容,他在耿恭传记后评论道:“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6

建初二年(公元77年),耿恭做了长水校尉。这年秋天,陇西一带的羌人反叛,耿恭上书谈了平叛方略,汉章帝随即命他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率领三千人前去平定。耿恭驻扎在枹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数次出击羌人。到第二年秋天,羌人中的一支烧当羌投降,汉章帝就把马防的军队召了回去,留下耿恭进行扫尾工作。说是扫尾,其实难度不小,羌人部落很多,耿恭才三千来人,不过他确实有能耐,一仗下来斩杀上千人,缴获四万多头牛羊,后来羌人十三个部落投降,一共几万人。

耿恭这次又立下大功,加官进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谁知回到京城,等着他的却是牢狱之灾。起因是耿恭出陇西时给章帝上的一封奏书。他在奏书里谈到羌人叛乱时说,窦融当初在西北和羌人关系搞得好,窦固是他侄子,在这方面也不差,应该让他去征讨羌人,让马防屯兵在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东)壮声势就可以了。这个事情被马防知道了,马防一直怀恨在心,刚从西北回来马上就指使监营谒者(主管监军工作)李谭给章帝上书,说耿恭对战事不上心,玩忽职守。

马防是汉章帝的舅舅,之前基本没带过兵,估计是汉章帝有心提拔他,便命他去平叛,想借此立功,这从汉章帝给他调拨精兵强将,以及后来烧当羌刚一投降马上就把他召回去就可以看出来。耿恭要做的就是好好打仗,替马防立功,这是章帝最希望看到的。可是都出发了他却上书说希望换统帅,驳了章帝的面子,章帝心里肯定也不高兴。另外,这一时期,马氏家族和窦氏家族这两大外戚集团的斗争很激烈,而耿家跟窦家走得比较近,耿恭又在这时候推荐窦固来领兵,这在皇帝看来就是明目张胆的结党了,难免起疑心。汉章帝对外戚的纵容是历史上出了名的,阅过奏章也没细查就把耿恭下了狱,后来经一些大臣求情,罢免了耿恭官职将其打发回家,从此再没任用过耿恭,最后耿恭郁郁而终。

7

今新疆喀什地区有一处泉水,清代时被称为“耿恭泉”,是为了纪念耿恭“疏勒拜泉退匈奴”。虽然这只是个误会,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并不在喀什,但这并不妨碍后人对他的纪念。人们习惯于用一个具体的地点来纪念英雄,不管这地点准确与否,只要有一个确切的地方可供我们凭吊,英雄就和我们同在。Ω

喀什地区的耿恭泉:耿恭泉在喀什市区东北,这处泉水共有九个泉眼,早年在此居住的汉族群众又称其为“九龙泉”。喀什除了耿恭泉外,解放初还有个“耿公(恭)区”,虽说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并不在喀什,地名却也包含着后人对英雄的敬仰和纪念。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