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看了我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之后跟我交流了她的矛盾想法以及疑问。

通过家长的表述可以看得出来家长对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共鸣的,她也认为这个培养或者说是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后面的问题则暴露出来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关于这个能力的认识,仅仅只是局限于“认为”“知道”。

因为家长后面提出来的问题则是如果孩子自学那就意味着孩子只能学比较简单的内容,或者说是只能解决一些容易的题目,而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则无法驾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解决难题这个问题家长认为通过报班进行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自学时间过多则必然会导致没有时间上辅导班,于是家长陷入了纠结。

关于报班这个事情,我们必须得承认有一些“培优”辅导班确确实实不讲基础只讲难度较大甚至是非常大的题目。

通过这样的培训,不少学生也的确是能掌握一些“解题大招”。

这个效果还是比较容易体现的,例如学校的考试往往最后一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而言确实较大,但对不少上过培优辅导班的学生而言,这种题目很可能仅仅只是“入门级”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题”“难题”客观讲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反映出一名学生对知识掌握水平的(这里不讨论是不是背公式、套用模型等情况),且这类题目的分值也比较大,是决定总成绩(名次)的关键。

所以像上面说的这位家长一样,会有很多家长尽管承认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是有必要的,但他们同时又会认为这个学习并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解难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好比很多人都相信“气宗”练到后期实力一定更强,但同时又认为“剑宗”却能更有效地提升解决难题的能力,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就出现了难以选择的鼓励。

实际上这类家长陷入了如下认识误区:

1、对自主学习认识不足。

尽管家长们口口声声表示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但实际上更多只是停留在“感觉”这个层面,到底怎么重要、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对未来会有怎样的积极影响等,很多家长其实并未深度思考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知道的是尽管自主学习表现出来的形式通常是通过课本、教辅进行预习,然后上课认真听讲、整理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整理错题以及做一些题目进行巩固等,但实际上孩子们在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绝不只是对知识点掌握水平的提升。

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思维的。

往往我们能看到的是某个孩子能够自主学习,但我们往往是看不到这个孩子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分析、解决他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举个例子:

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拖延症,各种不懂、不会的问题会不断积累,这种情况下姑且不说他能不能持续努力,即便是努力了也是非常低质、低效率的努力,事倍功半。

而反观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当他们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会自主反思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他们会很快做出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上看两类学生都能做到“很自觉”,但表象之下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是截然不同的。

都非常努力学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很多人会祭出“智商”“天赋”进行解释,不排除会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在使用这些因素进行判断之前,我们其实更应关注“努力”之下的那些不容易被看到却影响很大的习惯、方法等。

这些习惯也好方法也罢,也包括很多人强调的“思维”“能力”等,对大多数人而言不会一蹴而就,掌握的速度确实有快有慢(智商、专注度等都会影响时间),但理论上确实是大多数人最终都能掌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有效的掌握方法。

就好比“练字”一样,阻碍很多人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把字往好了些就会影响速度。

可他们很难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初期确实是会影响速度,但这个速度却是会越来越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把字写好的同时,收获的远不止“卷面分”,也会极大减少那些所谓的“粗心”错误,不是吗?

2、对“解题大招”的误解。

有了对自主学习的更进一步认识之后,我们其实就很容易理解“解题大招”了。

当我们遇到一道连题目都读不懂的难题时,对大多数人而言需要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反复审题、剥丝抽茧,在充分读懂题意的同时大脑也会自动检索曾经接触过的类似题目以及可能的方法等。

抛去“灵光一现”的偶然情况,正常来说当我们读懂题意并且检索出了一些可能的思路、方法之后,这道题也就不再“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实就是大多数学生即便读懂了题目想让自己做什么,但却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无从下笔,例如明知道要肯定要加辅助线,但却不知道加在哪。

为什么不知道应该加在哪呢?

问题不是出在了我们没到所谓的“解题大招”,而是我们并没有掌握那些组成“大招”的诸多“小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班学习解题大招不是不行,但我们必须得承认,会有很多学生最终只是背过了大招的套路,却并未理解那些促成大招施展之前的诸多“蓄力”——再难的题目终究都能拆解成一个个知识模块,再好的思维、方法,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日常充分理解和掌握后的集中体现。

解不出难题的关键通常不是因为我们不会某些“大招”,恰恰是我们没掌握好更为基础的知识、方法以及思维等。

而反过来再看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很容易发现,如果我们日常注重这些能力的提升,那么再去学所谓的“解题大招”是不是就更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回到了“盲目报班”这问题上了,有太多家长搞反了顺序,明明孩子的问题是出在了基础、习惯等方面,却试图通过报更难的辅导班来解决问题。不排除有“大力出奇迹”的可能,但更多孩子则一定不但不能得到提升,反而会越学越差。

报班学“解题大招”我是从来不反对的,就算只是开开眼界也多少会有收获的,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学”的本身,也不是诸如机构承诺过的那些学会了之后会如何如何厉害的可能(好的机构或老师从不会承诺这些),所有的可能都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

充分理解这些“条件”建立的方法才是我们破局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题本身其实和自学是不矛盾的,如果通过自学解决不了难题,那我们需要从自学本身入手,围绕自学做出调整和改变,而不是轻易得出否定自学、放弃自学的决定。

最后我想说的是,解决难题的能力,并不是通过学难题获得的,它更多是以更好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