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8岁的陈竹隐嫁给了34岁的朱自清,做起了五个孩子的后妈。

为了新家庭的和睦安定,原本才华横溢的陈竹隐只能放弃自己的事业,日日夜夜为丈夫和子女们操劳。

但朱自清却并不满意,他日日怀念着的,是自己的亡妻武钟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自清

1.

陈竹隐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家庭,是家中12个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陈竹隐的父亲名叫陈正新,他为人正派,乐于助人,洁身自好,对孩子的培养也非常尽心尽力。

但是此时的陈家已经败落,只能依靠教书和做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用,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不过尽管如此,陈正新还是还是坚持送孩子们去读书,陈竹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文化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岁那年,陈竹隐的母亲不幸病逝,父亲陈正新在痛失爱妻的打击之下,不久便郁郁而终。

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陈竹隐在悲痛之余,也一夜长大,明白了人生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之后的她,通过刻苦努力考上了四川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又考入了北平艺术学院,师从齐白石、萧子泉、寿石公等先生,在工笔画和昆曲方面颇有造诣。

可是由于一心求学,陈竹隐一直没有交往男朋友,逐渐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大龄剩女”。热心的师友们,开始为她张罗起了“终身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自清、陈竹隐和友人们

2.

1931年,27岁的陈竹隐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朱自清。

当时,朱自清的妻子武钟谦已经去世一年,为妻子的离世痛苦不已的朱自清,曾立下“终生不娶”这样的誓言。

但看着家里无人看管的五个孩子(第六个孩子不到周岁时夭折了),工作原本就十分繁忙的朱自清感觉身心俱疲。

为了维持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只能强打精神来应对。

朋友劝说朱自清:再结一次婚吧,就算为了孩子们,家里也需要一个女主人啊!

朋友说得多了,朱自清逐渐动了重新娶妻的念头。但他也犯嘀咕:自己带着五个孩子,有哪个姑娘能看得上自己呢?

去见陈竹隐时,朱自清随便穿了一件又土又旧的衣服,就出门了。

让朱自清万万没想到的是,陈竹隐不仅没有嫌弃他,反而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

陈竹隐之所以同情朱自清,是因为自己有11个兄弟姐妹,对热闹的家庭氛围早已司空见惯。

同时,陈竹隐因为有年少时痛失双亲的不幸经历,所以更能理解朱自清当爹又当妈的艰辛。

她想,如果朱自清能有一个贤内助,那么他和孩子们的生活一定可以更加幸福。

除了同情,陈竹隐也十分欣赏朱自清的才华与见识,关于文学,关于艺术,关于戏曲,他们都能够默契交流,灵魂共振。

交往一年多后,陈竹隐和朱自清举行了婚礼,陈竹隐自此放弃了自己所擅长的绘画和昆曲,回归家庭,全力照顾起丈夫和五个孩子。

但如此一位颇有见识的才女,真的甘心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自清与陈竹隐

3.

陈竹隐的的确确曾为放弃事业而纠结、烦恼过,甚至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可每当看到那几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她就满心酸楚,恨不得把全部的母爱都拿出来,填补孩子们内心的彷徨与无助。

在这两种矛盾心境的缠绕下,陈竹隐变得越来越不像曾经那个快乐的自己。

而朱自清在和陈竹隐结婚后,也做起了甩手掌柜,他希望陈竹隐能像亡妻武钟谦一样,全力扛起家庭的重担。

一次,朱自清忙完工作回家后,发现饭还没做好,孩子们也在哭闹,一时怒上心头,抱怨了几句。

陈竹隐十分委屈,和朱自清争执了起来。

朱自清瞬间想到了温柔贤淑的武钟谦,并在心中不断感叹:武钟谦和自己结婚十多年,从未吵过一次架,如果武仲谦还在的话,生活该多美满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仲谦

陈竹隐当然能够察觉到朱自清的不满情绪,虽然两人的感情并未完全消退,但她实在不想在劳累不堪的状态下,还被百般挑剔。

思考了整整一夜后,陈竹隐含着眼泪对朱自清说:“我们离婚吧。”

朱自清这下彻底慌了神。他终于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应该这样对比,陈竹隐放弃事业为自己的家庭付出,自己不知感谢,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长久呢?

朱自清赶紧向陈竹隐道歉,求她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善良的陈竹隐以沉默表示了同意。

之后的日子里,朱自清开始调整两人的相处方式。下班后,他会和陈竹隐一起操持家务,照顾儿女们。业余时间,他也会陪着陈竹隐外出散心,唱戏听曲,让陈竹隐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陈竹隐看到朱自清的改变,也就渐渐放下了之前的委屈和烦闷。

1933年,陈竹隐为朱自清生下了一个男孩,从此她更加忙碌了。

可无论多忙多累,她始终告诉自己:一定要对朱自清的五个子女一视同仁,不让他们产生丝毫自卑和无助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生活对陈竹隐的考验是全方位的,朱自清当时虽然有稳定的收入,但是因为孩子多,还要供养老父亲,所以全家人经常处于饿肚子的状态。

为了孩子们的吃饭和上学,陈竹隐甚至偷偷跑去医院卖过几次血。

抗日战争期间,朱自清随西南联大南下,陈竹隐需要一个人带着自己的三个子女和武仲谦所生的五个子女东躲西藏,北平、成都、昆明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生活的磨难下,陈竹隐与几个孩子相继病倒住院,二女儿甚至得了暴病,一夜间便离开了人世。

更大的磨难是在1948年,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而去世,当时陈竹隐年仅44岁。

朱自清去世后,刚强的陈竹隐秉承丈夫的遗志,宁可全家人忍饥挨饿,也绝不去领帝国主义的“救济粮”。

危急关头,还是清华大学伸出援手,安排陈竹隐在清华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六十元。

从此,陈竹隐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抚养子女。

为了让继子继女们上大学,她把全部积蓄都取了出来,甚至因此而影响了亲生的孩子读大学。

朱自清的大儿子朱迈先1951年被错杀后,陈竹隐每月拿出自己微薄工资中的一半,给朱迈先的妻子傅丽卿和两个孩子维持生计,直到一年多后傅丽卿找到工作,才停止了这种接济。

照顾家庭的同时,陈竹隐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孩子们陆续长大后,陈竹隐开始参与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

为此,她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捐献了出来,只给每个孩子分得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

她还担任过北京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六届妇联委员及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等职务,为百姓和学生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1990年6月29日,86岁的陈竹隐在平静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为五个孩子的继母,陈竹隐用半生的付出,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她的善良与美好,常驻世人的心灵深处。

陈竹隐的善良和大爱,源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亲陈正新的善良果敢、乐于助人,教会了陈竹隐拥有侠义之心。

父母的相亲相爱,生死不离,教会了陈竹隐珍惜婚姻,不吝付出真诚与爱心。

父母在最艰难的时期,也竭力培养孩子们读书,教会了陈竹隐相信知识的力量,她在做母亲后,也是全力培养家里所有的孩子,再艰难也不让孩子们辍学。

当然,陈竹隐也不是一味付出,丢失自我,她也有自己的底线和追求,在婚姻遇到问题时,没有一味忍耐,而是积极沟通,及时将生活转回了正常的轨道,才有了日后的幸福和长远。

婚姻从来不是依靠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就能长久的,不管是男同胞还是女同胞,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沟通和处理,千万不要一味积攒负面情绪。

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要靠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