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那是个阴雨蒙蒙的日子。徐志摩兴高采烈地登上了一架邮政飞机,前去北平与林徽因一同参加建筑演讲会。谁料,飞机在济南附近因大雾失控坠毁,徐志摩就此长逝于蓝天之下。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离世,无疑在文坛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的几位至亲好友,恰好也都是才女佳人,闻讯后都忙着自己的心事。究竟是怎样一番动人心魄的故事,让我们一一拨开迷雾,看看当年这些才女们都在忙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悼念之辞:悲痛欲绝的林徽因,在悼文中隐隐透露了什么内心世界?

消息自京城抵达北平建筑师梁思成的家中,院落外便聚集了不少好事者,显是已有风声走漏。林徽因坐在书房,手捧一沓急急写就的稿纸,内心翻腾万分。终是在梁思成的劝慰下,方才按下羽毛笔,缓缓吐露内心之言。

"11月19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

字字泣血,悲恸无以复加。林氏与徐君有过一段尘缘,固然是半世流传的姻缘。只不过在林氏清醒过来之时,徐君早已移情别恋,与陆小曼纠缠不清。而她这位才女出身名门,最终还是嫁给了梁思成,两人恩爱有加,唱和着建筑与艺术的赞歌。

然而徐君生前孜孜以求,林氏亦有几分心动。否则又何须在悼文中,如此百般推崇"好朋友"、"爱戴的新诗人"的身份地位?内心之痛,想必要更甚于笔下流淌而出的墨迹。

数年后,林氏不得不出面收回徐君生前留存下来的宝贵手稿。期间与徐君曾经的挚友凌叔华发生了一段龃龉,更可见林氏在徐君生前,曾经对他动了超越友情的念想。不然又何必如此纠结于遗物之争,直到最后她方才如愿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背后隐藏的秘密,足见林氏内心对徐君曾有过别样的期许。而徐君的离世,无疑在林氏心中掷下了一枚炸弹,震撼了她自以为坚固的情感世界。

死而复生:陆小曼拒绝相信徐志摩已去世,她日复一日期盼着他复生的奇迹,哪知...

噩耗一经传开,便惊动了徐志摩的亲朋好友。作为他的妻子,陆小曼当仁不让地站到了事件的最前线。只是她的做法,却让人啼笑皆非。

起初,邮差们前来报信,陆氏置若罔闻,对于丈夫离世的消息根本不予理睬。就连徐君生前最好的朋友胡适前来探望,她也谢绝了见面。更是对张幼仪前去现场处理后事的举动不置一词。

整日整日,陆小曼便是守着房门,对外人的报信和劝慰充耳不闻。家中摆设一应俱全,就如往日一般,仿佛丈夫徐君随时都会推门而入,对她绽放出阳光般的笑容。

张幼仪前去现场处理徐君遗体之时,眼见陆氏这般模样,又是不忍又是费解。作为徐君的旧识,两人尽管早就了断了缘分,但谁都不愿见到昔日红颜如此落魄。只是陆小曼如何都不愿面对现实,她宁愿置身于一个虚幻的梦境之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徐君的离世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陆小曼依旧我行我素,对外界的一切都闭目盲视。她每日梳洗打扮一新,就像是在期盼丈夫归来。偌大的宅院里,只余她一人的身影在廊庑中穿梭。

一周、两周、三周......陆氏的朋友们也是叹为观止。她固执己见,拒绝面对死亡,或许是出于内心的自我保护。然而这般下去,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终将一无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一个月后,陆小曼方才清醒过来,眼泪夺眶而出。于是,她拾起笔来,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哭摩"悼文,吐露心中的万丈哀思。哀悼之余,她开始着手整理徐君生前留下的诗作和日记手稿,一并付梓出版。

"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地抛弃我了么?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需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吗?"

纵情绝爱之后,陆小曼借着出版物的编撰,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尽数宣泄而出。徐君生平风流倜傥,可谁又知晓他曾诺与陆氏同甘共苦,终身不渝?现在只能让陆氏一个人,在绝望的重压之下,用这种方式纪念逝去的爱人了。

前尘往事

1924年,东方文化泰斗泰戈尔应邀来到北平。作为接待方,书香世家出身的凌叔华全程陪同左右,殷勤周到。在泰戈尔这位"大师"面前,凌氏自诩不过是个学生,暗自佩服有加。只是谁也没料到,她竟在这位大师的身边,一眼相中了年轻英俊的翻译徐志摩。

泰戈尔东游期间,徐志摩作为翻译兼随行,自然与凌叔华结下了不浅的缘分。凌氏美丽大方,诗书气质外溢,徐君不胜赞赏。两人谈笑间,似有暗生情愫,默契十足。只可惜当时徐君正被林徽因的才华和美貌所折服,哪里还瞧得上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戈尔离去,徐志摩的身影也从凌叔华的眼前消失了。曾经的暗恋之情,只能就此止步。不过两人也由此结下了永世的佳话,成为朋友挚友。往后凌氏为徐君大力赞助出版,徐君也时常与凌氏切磋诗词歌赋。

可就在两人交情最好的时候,徐志摩偶然结识了陆小曼。这位才色双全的新晋才女,霎时夺去了徐君芳心。从此徐君与凌氏的交往也就淡了下去,徐陆两人纠缠不清,你侬我卿,渐行渐远。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热恋历程,可谓是惊心动魄。当年陆小曼尚是军人之妻,徐君见了她的芙蓉颜便为之神魂颠倒。两人公然相爱携手私奔,震惊了整个文坛。不过这般轰动的背后,最伤心的或许还是凌叔华。曾几何时,她还盼着能与徐君有个好归宿呢。

徐陆两人婚后生活也不太如意,夫妻分居大半时日。所以每当徐君在北平时,总是与凌叔华重拾过往的友谊,依旧是无话不谈。而每当与陆小曼在一块儿时,徐君便恨不得时时刻刻黏着妻子不放。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心爱之人早已转移。

遗物之争

徐志摩生前留有一箱宝贵的手稿和遗物,包括他最后的诗作、日记以及与林徽因的密函来往。作为妻子,陆小曼本应是这些遗物的最终继承人。只是当时她刚刚从徐君离世的阴霾中走出,一时无法勘理这许多东西,便将它们暂时托付给了挚友凌叔华保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没料到,林徽因在得知遗物下落后,竟然极力想要将它们据为己有。作为徐君生前最亲密的知己,林氏自是对那箱子里的东西心存芥蒂。为了避免徐君的隐私被公之于众,她不惜煽动胡适,前去从凌叔华手中把遗物"夺"了过来。

胡适虽是徐君的好友,却也不得不听从林氏的交代。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凌叔华所在。不料凌叔华知道遗物的来历后,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胡适的请求,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属于徐君和陆小曼的私有物品。

你来我往,双方为了遗物的归属问题斗智斗勇,闹得不可开交。凌叔华坚持将遗物物归原主,而林徽因则是为了隐私考虑,死活也要将遗物拿到手。最终在双方努力调解下,凌叔华只能无奈低头,将遗物移交给了林徽因。

不过在移交之前,凌叔华还是从容不迫地将遗物中徐志摩生前的一些诗作和文字摘录了下来,以作留念。这一番举动,更是让林徽因颇为不快,可见双方之间已是龃龉已久。

收获遗物后,林徽因对其中的隐私内容拣择入编,余下的便尽数付之一炬。她的这一做法,无疑引起了陆小曼的不满。毕竟徐志摩那么多年的心血,就这般被人加以肆意删改,岂不是暴殄天物?

不倦抗争:陆小曼为捍卫丈夫遗作孤军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的遗作陷入了林徽因与凌叔华之间的争执漩涡,而身为妻子的陆小曼虽然在最初时对此浑然不知,但很快便被事态的严重性所惊醒。她旋即挺身而出,要求林徽因将徐志摩的遗作公诸于世,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徐君唯一的妻室,陆小曼自然拥有处理丈夫遗物的最终权力。然而在林凌两位才女面前,她这个默默无闻的常人反而难以撼动她们在文坛上的声望和地位。

面对林徽因的强硬态度,陆小曼虽然勇气可嘉,却也寡不敌众。偌大的文坛上,她这个小小的才女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和林氏的唇枪舌战往往是一场耗费心力的孤军作战。

几番唇枪舌战下来,陆小曼的精神状态也渐渐趋于疯癫。她每每都是孤身一人在街头游荡,神情恍惚,大声呼喊着丈夫的名字。当年那个风华绝代的大家闺秀,如今竟沦落到这般地步,令人扼腕叹息。

陆小曼虽然一度陷入了癫狂的深渊,但她依旧没有放弃为徐志摩伸张遗作的抗争。她屡次前往林氏居所,恳求林氏将遗作如实刊印出版,别让徐君的一番心血就此付之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多方斡旋下,林氏答应了陆小曼的请求。虽然她仍然依照自己的喜好对遗作进行了删改,但至少陆小曼如愿以偿,让徐志摩在艺术道路上的最后几步足迹得以永存。

这一番波折的遗作出版,无疑成为了陆小曼人生中最大的心血结晶。纵然她与徐君的姻缘早已穷尽,但她依旧矢志不渝,用自己孤军奋战的方式,捍卫了丈夫在文坛上的最后一点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