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女刺客,我们往往会想到那些身手矫捷、目光凌厉的狠辣女子,但是有“民国第一女刺客”之称的施剑翘,却只是一个端庄秀雅的大家闺秀。

施剑翘是如何从大家闺秀化身女刺客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她的父亲名叫施从滨,是山东督办张宗昌部第二军的军长。

身为家中长女的施剑翘,从小便帮着父母料理家事,学业也非常出色,15岁那年考入了天津师范学校(今天津师范大学)。

如果没有那桩让全家人崩溃的意外事件发生的话,施剑翘或许将按照她既定的人生路线度过一生。可是那件事还是发生了。

1925年10月,由于奉系军阀张宗昌和直系军阀孙传芳要争夺安徽、江苏两省的地盘,奉浙战争爆发。施剑翘之父施从滨作为张宗昌手下得力干将,奉命南下截击孙传芳北上进犯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从滨

孙传芳想多次向施从滨发电报,希望施从滨能反水和自己结成同盟,但施从滨为人正直,坚决不肯背弃旧主。最终,施从滨不幸被击败,成为孙传芳手下的俘虏。

看着宁愿被俘也不愿投奔自己的施从滨,孙传芳动了雷霆之怒。他不仅执意要将施从滨处死,还将其当众斩首、暴尸三日。

最终还是施剑翘的三叔冒着生命危险将施从滨的尸体运回了老家,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施从滨家人得知噩耗后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年仅20岁的施剑翘在悲愤之下,写下一首诗“言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剑翘

2.

虽然立下了报仇雪恨的志向,可是施剑翘一个养在闺阁中的大家闺秀,哪有什么报仇的能力呢?

一来,她从来没有学过武术和枪法,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娇弱女子;

二来,她从小被裹了足,根本走不远跑不动;

三来,她也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和工作经验,基本上等于不谙世事。

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施剑翘行动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同盟伙伴。她把目光放在了担任烟台警备司令的堂兄施中诚身上。

施中诚也为叔父的遇难鸣不平,听说堂妹的来意后,不停称赞她是巾帼豪杰。

可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施中诚逐渐有了畏难情绪,不想再趟这趟浑水。施剑翘一怒之下,和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

之后,施剑翘又认识了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谍报股长的同乡施靖公。

施靖公对施剑翘一见钟情,也很同情施剑翘的遭遇,同意帮她报仇。

施剑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施靖公的求亲,在之后几年间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

但施靖公美人在手便不再诚心,报仇的事也是一拖再拖。意识到施靖公靠不住后,施剑翘带着两个儿子果决地离开夫家回了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剑翘

3.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施谷兰下定决心,哪怕得不到任何帮助,也要独立完成复仇计划。

她写下了“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的诗句,坚定自己的报仇信念;

她从一位退伍军人手中买了一支勃朗宁手枪,并苦练枪法和奔跑擒拿术;

她做过多次手术,解放自己被缠多年的双足,同时专心寻找仇人孙传芳的下落。

但是人海茫茫,往日作威作福的孙传芳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找都找不着。

施剑翘不放弃任何细枝末节,经过多方查探,终于通过一条隐蔽的线索查出孙传芳人在天津。

但是赶到天津后,线索就又断了。一直到两年后,施剑翘偶然间在一个算命先生那里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背后写着“孙传芳”三个字,报仇之事才算有了些许眉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传芳

根据照片中人的模样,施剑翘开启了地毯式搜索却收效甚微。

一天,施剑翘无意间听到电台里一位僧人讲经,明明是天津的僧人为什么操着一口山东方言呢?心生疑窦的施剑翘连忙乘车跑到电台门口守候。

等到僧人从电台走出,施剑翘一眼认出僧人便是孙传芳。

原来,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为了躲避仇家的报复和日本人的拉拢,索性皈依佛教,去天津佛堂当了居士,难怪施剑翘挖地三尺也找不到他。

找到了仇人,如何报仇呢?施剑翘制订了一整套行动方案。

她假扮成居士,借诵经之机,弄清了孙传芳的活动规律,然后起草了《告国人书》和传单,给母亲、弟弟、妹妹也都写了遗书。

万事俱备后,1935年11月13日下午,施剑翘再一次来到居士林诵经。

趁着孙传芳聚精会神诵经的机会,施剑翘对着孙传芳的头颅连开两枪,接着又朝孙的背部补了一枪。这下,孙传芳再无生还的可能。

佛堂里发生了枪击事件,人们惊慌失措,纷纷四散逃命,施剑翘镇定高喊:“大家不要害怕!我是在替父报仇,不会滥杀无辜!”

说完,施剑翘开始散发《告国人书》及按有自己指纹的传单,里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报仇始末,对自己惊扰到大家也表达了歉意。

做完这些事,施剑翘还不忘叮嘱旁边的和尚:“大家可以报警,让警察来抓我。”

被抓入警局之后,施剑翘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复仇历程,并慷慨陈词:“父亲如果是战死的,我绝不会把孙传芳当作仇人,但是孙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虽然施剑翘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法不容情,当地执法部门经过审议后,决定判处她十年有期徒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施剑翘刺杀案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被她十年如一日不停努力,终于大仇得报的英勇行为震撼,纷纷呼吁对施剑翘网开一面,予以轻判。

其中包括“布衣将军”冯玉祥、著名军事家李烈钧,后来“西安事变”的审判长,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的宋哲元等人。

而执法部门碍于民意,在经过多番磋商后,同意将已被关押11个月施剑翘特赦出狱。

或许因为当时孙传芳的身份太过显赫,或许因为施剑翘的报仇之心太过坚定,或许因为太多名人出手相助,总之施剑翘是一下子火出了圈,甚至有了“民国第一女刺客”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施剑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募集到三架飞机的资金,还在苏州创办了私立从云小学。

1957年,施剑翘当选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特邀委员。1979年,施剑翘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

从娇弱的女学生到冷酷的女杀手,从被动的受害者到主动的行刺者,施剑翘的人生经历堪称一部励志电影。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施剑翘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行为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在那个军阀混战,公理难寻的年代,施剑翘走上这条路,确实也是无奈之举。

能够依靠个人的努力完成生平夙愿,且未曾伤害无辜,施剑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剑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