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发展进入深水区,创业公司纷纷死去,所谓的细分领域top公司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比如已经上市的知乎、keep、新氧、叮咚买菜等公司,股票持续下跌,基本不会招人,只会裁员,行业整体招聘需求变少;

2、从2021年开始,互联网大厂市值疯狂缩水,阿里、美团、快手跌去80%;腾讯、百度、京东跌去50%以上,滴滴上市又退市,各大厂纷纷开始裁员节流,放弃投入高、产出低,看不到盈利希望的创新业务,比如元宇宙、XR、达摩院、无人驾驶等,招聘需求下降明显;

3,互联网大厂互相抢地盘,比如抖音、快手做电商、本地生活;腾讯美团做短视频、直播;高德(阿里)在打车和本地生活发力,这种招聘都需要从竞品公司抢人,真要招人的时候会变得特别急迫,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对手公司挖人,不会固定在年后等着这些员工主动离职;

4、各大厂的裁员使得在职的员工有点风声鹤唳,即便在原公司待着不爽,也不太敢跳槽。毕竟和舒服的待着相比,跳槽有比较大的风险:一来是如果landing不好,试用期过不了,会让简历变得不太好看,再想回到原公司,也没位置了;

5、现在招聘公司对员工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职级、稳定性等相关条件要求太高了,导致求职者跳槽的频率比之前减少了很多,同时,由于对背景匹配度要求较高,对一名求职者来说,市面上能匹配自己背景和职级薪水要求的公司和职位,可能就那么几个,所以也就没必要限制在金三银四了;

6、互联网大厂开始重视校招,各大厂每年都有5000名以上的校招生入职,这个一般是在每年的秋招中确定,次年七月份入职;当然也有三四月份的春招,但这个跟社招的金三银四没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