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桌团年饭(年夜饭),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团圆的期盼,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因此,“年夜饭”总是会很丰盛。
春节期间,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了“年夜饭大比拼”的活动,众网友也纷纷在网上晒出了自家的年夜饭。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吃过的“最寒酸”的年夜饭是什么,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我吃过的最寒酸的年夜饭,是1992年的年夜饭。那时候,外公病重,老妈陪侍床前,老爸在家照顾尚且年幼的我和妹妹。大家都心情沉重,年夜饭也无心大肆张罗。可即便如此,我们的年夜饭,老爸依然准备了四菜一汤,鸡鱼俱全(象征着吉庆有余)。
一桌“团年饭”,吃的不仅是阖家团圆,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传承。若无特殊情况,绝不将就!
那些奋战在特殊岗位的,比如:边防战士,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警察,急救医生,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不及或者不方便与家人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但他们的年夜饭虽然简单甚至寒酸,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富足的。
若非特殊情况,那些年夜饭吃得很“寒酸”的,无非是以下3种情况:
第一种,不懂得统筹“算计”,不会过日子。
不说现在物质比较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了。就是解放后,尤其是土地到户之后,只要稍微统筹“算计”一下,也不至于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平时节俭一些,把过年几天的饭食留出来,总还是可以的。如果连年夜饭都吃得很寒酸,只能说明那家人“不会过日子”。
第二种,家里人都懒,怕麻烦,没有人愿意张罗。
相比“穷”,其实更怕的是“懒”。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未必需要满桌子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重点在于菜品丰富,搭配合理。只要肯用心,不怕麻烦,就是一些常见的食材,一些家常菜,也可以组成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还会花心思准备,张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反而嫌麻烦,懒得张罗了。反正每天都有好吃的,何必要一下子做那么一大桌菜呢?现在不缺吃,部分人不愿意浪费是事实,“懒”更是事实!
第三种,对年夜饭不够重视,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过年才能吃上的“好吃的”,现在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因此,很多人对年夜饭的重视程度大幅度降低了。
在他们看来,一顿饭而已,那些菜平时也是想吃就吃的,没必要非要在年夜饭的时候,一股脑全部端上桌,最后剩下一大半,吃又不想吃,倒掉又浪费。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说明他们缺少对“年夜饭”文化的认知,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弄丢了。
年夜饭,又叫团年饭,团圆饭,不仅是一顿饭,更是文化,是家风,是祝福,是传承,是对一整年的总结和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
所以,年夜饭的每一道菜,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鸡,象征着“大吉大利”;鱼,代表“年年有余”,汤圆(元宵)代表着“圆满甜蜜”……年夜饭必须要有剩菜,那叫“年年有余”!
我老爸老妈都是非常勤劳的人,老爸的手艺在当地同类匠人中是佼佼者,老妈年轻时候的针线(女红)茶饭(厨艺)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口皆碑的。特别是老妈遗传了外婆“会过日子”的品质,在她的筹划安排下,我们家从未出现过“揭不开锅”的时候,再加上老妈善厨艺,愿意用心搭配,又不怕麻烦,过年那几天,包括年夜饭和正月里待客,饭菜总是过得去的。
老妈勤劳,对家人用心的品质,以及她对年夜饭的重视,对生活的态度,影响着我。虽然我的厨艺和老妈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每年的年夜饭,我都会用心准备,绝不将就。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全都在这桌“年夜饭”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