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创新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借助统计数据分析合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针对该行业存在的问题从

专业化建设、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以及优化环境等不同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靠服务业引领,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板块之一,未来需要加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21版)第三十八条对科技服务业的规定,中介服务机构是引导全社会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并在国家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竞争有序的技术市场下,从事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和创新创业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针对社会层面技术、成果的桥梁,发挥着科技项目评估、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1]。目前,大量学者针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张玉喜探究科技金融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种群的共生关系[2]。常燕探究了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提出了发展战略[3]。郭建军分析得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存在管理体制不科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专业化人才匮乏等问题[4]。陈蕾通过剖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定位其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基于发展现状得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存在转化渠道效率低、导向功能欠缺、地区与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等问题[5]。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高效运转,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是否有效引领、促进、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合肥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

二、合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科技服务业从统计范畴所指科技服务业企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所指科技服务机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此次合肥市统计局提供纳入统计的344家纳统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来纳统的,范围确定为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三大类。

(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合肥市服务业蓬勃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合肥市统计局统计,全市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共计344家,包含研究和试验发展(31家)、专业技术服务业(273家)、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40家)三个类型,纳统的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年度营收要达到1000万元。

表1 合肥市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数量

领域

企业数量

研究和试验发展

31

专业技术服务业

273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40

(二)初步呈现多元化态势

随着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场驱动下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初步呈现多元化态势。经结合统计与科技进步法分析,344家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有35家属于科技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有关的科技服务机构范畴(科技中介服务机构6家,检验检测机构29家)。

(三)区域创新平台发展迅速

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9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市级以上孵化器98家(其中国家级24家),在孵企业数量超过250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09家(其中国家级28家),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

三、合肥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整体规模偏小,机构整体实力较弱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缺少高端服务机构,大多数服务机构在“品牌”塑造方面缺乏战略考量和长远规划,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和网络化协作模式。相当一部分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不高。成果处摸排的54家科技服务机构,2021年总营收为2.98亿元,平均每家营收仅为550万元,机构实力普遍不强。

(二)机构类型“偏科”,专业化技术水平较低

全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长期没有专项引导支持政策,处于“自由生长”状态,存在“偏科”现象。项目申报服务机构居多,孵化载体能力较强,但促进成果转化最需要的技术转移机构数量少,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通、不高效,如下表所示,合肥市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较先发城市明显偏少。而在成果处摸排的54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能提供项目申报服务的有29家,而能提供技术供需对接、技术成果推广服务的分别仅有6家和7家,营收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9家,但大部分又不属于纳统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2022年部分城市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对比

(三)技术经纪人数量少,专业人才匮乏

提供技术转移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技术经纪人作为科技人才队伍中的技能型人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能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概率;是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能有效降低企业找技术、技术落地成本,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合肥市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起步较晚,人数与先发城市的对比悬殊,不能满足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所需。

前期合肥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成功转化技术成果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技能人才给予奖励,然而在2021年的政策兑现中,全市仅1家机构和1名技术经纪人获得了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2021年部分城市技术经纪人数量对比

(四)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转变不到位的问题,社会本该承担的“服务”继续由政府掌控,致使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难以发挥作用。整个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行业缺乏专门的管理、支持政策和评价机制,市场上的机构良莠不齐,恶意低价竞争,服务质量差,从业人员素养低,使得技术交易双方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信任危机。

四、对策建议

(一)引导科技中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面向长三角地区,引培一批专业化全面型技术转移机构,指导科技服务机构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制定未来战略定位,培养核心创造力,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先发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先进的管理体制、专业化运作模式和开展业务的成熟经验[6],提升本地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我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整体水平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

(二)出台专项政策,重点支持技术转移机构

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7]。重点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发展,以技术供需对接、技术转移、项目落地为中心任务,带动科技咨询、金融投资、平台建设、评估评价、检验检测等服务发展[8]。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

以安徽创新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组织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加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9]。建立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打通技术经纪人的职业晋升通道,激发积极性、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开拓多种交流渠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项目交流和学习。

(四)多措并举,营造有利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环境

从政府层面强化服务机构的地位。筛选综合实力较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任务委托等方式,让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承担相应的工作[10]。由政府牵头建立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促使协会成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高校院所、企业沟通的重要渠道。完善科研诚信体制机制,加强诚信监督,打造诚信监督平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组织协同管理,全面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

结语

合肥市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科技创新策源优势,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后备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创新驱动力,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全面塑造“科创名城”。

参考文献

[1]常艳.山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3):5-6+8.

[2]张玉喜,刘栾云峤. 共生视角下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对科技创新的影响[J]. 系统工程,2021,39(03):25-36.

[3]常艳.山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3):5-6+8.

[4]郭建军.新时期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9,(09):65+67.

[5]陈蕾.新时期中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市场周刊,2020,33(12):4-6.

[6]夏东平.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关键是抓好科技中介机构[J]. 中国军转民,2021,(16):19-23.

[7]赵正国.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梳理及思考[J]. 今日科苑,2017,(07):60-65.

[8]燕娜,郭建伟,张云倩,陈佳宇.“双创”背景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环境[J].中国科技信息,2019(01):107-109.

[9]陈敏.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9,40(07):6-7.

[10]李伟,郑国雄,刘溉,练冠华. 创新政策对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J]. 生产力研究,2022,(03):21-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