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辣滚烫”的1月金融数据,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061亿元。可见,信贷与社融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均实现同比多增,超市场预期。

就此,业界专家认为,在贷款均衡投放要求下,1月信贷意外同比多增,新增社融也创历史新高,金融数据“开门红”成色充足,显示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而居民信贷保持良好增长成为1月份突出亮点,显示居民对未来预期转暖,并预计未来金融数据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东吴证券还指出,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是政策逆周期加码的体现。新年伊始实体经济与市场仍处波动,经济“开门红”的压力下政策“雷厉风行”,从央行降准到房企“白名单”加速推进,并预计假期后政策逆周期很可能继续发力,2 月20 日的LPR 利率或迎调降,3 月初的两会上赤字率可能上调至3.5%-3.8%。

就在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了年内首次下调:1年期LPR为3.45%,与前值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前值下调25个基点。

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调意味着,等到了房贷合同约定的“重定价日”,个人的房贷利率和对应的月供会随之下行。

新增信贷规模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在新增信贷方面,1月新增信贷4.92万亿元,环比多增3.75万亿元,同比亦小幅多增162亿元,新增规模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7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49亿元。

一方面,从居民部门看,1月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3187亿元、4041亿元。有统计显示,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528 亿元,为近五年来(2020-2024 年)最高点;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6272 亿元,同比明显多增,略低于2020-2022 年同期水平。

就此,东方金诚认为,在当前居民消费进一步修复,以及上年同期基数偏低背景下,1月居民短期贷款大幅多增;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出现逾4千亿的多增,除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外,还包括政策面对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和居民经营贷款的支持力度加大。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最新研报中称,“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多增3187 亿元,显著优于季节性,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多家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041 亿元,可能受益于二手房销售有所回暖。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亦指出,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显著增长。这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正在加速修复,而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在“松绑”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也开始呈现回暖迹象。同时,票据融资规模大幅减少,票据融资与中长期贷款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有分析人士还称,居民贷款放量,源于二手房拉动+消费贷价格战+春节因素。由于年初以来稳地产政策频出,居民中长贷后期仍有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从企业部门来看,1月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500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同比少增1900 亿元。虽然今年企业中长贷同比仅略少增,但新增3.31 万亿依然是历史第二高。

陈雳认为,这数据表现优于季节性,少增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后市方面,三大工程建设、去年增发万亿国债的相关配套融资,有望带动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

东方金诚也认为,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规模仅1900亿元,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这主要体现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对相关中长期信贷需求的支撑作用。

华福证券还称,“中长期贷款虽同比小幅少增,但主要是受高基数效应影响,新增投放仍是2018 年以来次高的水平,可以看出企业部门表现仍较强。”

新增社融同样创新高

在社融方面,202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061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值;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

陈雳表示,“新增社融表现优于季节性,主要受益于企业债券、表外融资大幅同比多增。而企业债券同比多增3197 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表外融资同比多增2523 亿元,主要受到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增幅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新增社融不仅创历史同期最高值,而且结构也现改善。

就此,银河证券认为,社融结构改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再由政府融资支撑社融增长,私人部门融资需求走强,社融同比多增来自企业债券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二是直接融资改善明显,企业债券融资走强。化债背景下企业债券融资可能主要来自产业债,而非城投债。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1 月wind 口径的城投债净融资额约66 亿元,产业债净融资额约2353 亿元。

展望全年,银河证券认为,1 月社融数据表明私人部门的内生融资需求超出市场预期,2024 年信贷依然可能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新增信贷预计在23.6 万亿,增长约10%。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社融、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由此有业界专家认为,后市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宽松的基调,稳增长政策也将继续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促进社融进一步回暖。

展望未来,有机构人士认为,从趋势看,信贷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今年社会融资总量也有望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该机构人士还指出,“现在很多统计因春节因素将1-2月数据合并发布,对金融数据总体也应1-2月合并观察。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正在对信贷增速和信贷结构带来深刻影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少看或不看月度货币信贷的高频数据,更多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效、涵盖直接融资规模的社会融资规模等,更全面合理评价金融支持力度。”

国泰君安证券也称,“展望下一阶段,此前央行多次强调平衡信贷投放节奏,贷款投放前置力度将弱于2023 年,预计2 月和3 月的新增信贷规模波动幅度将有所收窄;此外,央行节前降准释放万亿流动性,同时再贴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工具降息也已落地,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市场对经济的信心,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的投资机会。”

显然,在信贷与社融的双增长下,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更强劲。

# 信贷 1 # 社融 1 #经济增长 1 # 住房贷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