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4不做,不富也安康”,明日正月十三,哪四不做?答案来了

时间来到了正月十三,马上就是元宵节了,而过了元宵节,也就意味着2024年的春节已经成为过去式了。那在你的家乡正月十三这天有哪些习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正月十三虽然是春节的尾声,但是这天一样也有不少习俗,老辈人就说了每年的正月十三都是各位重要的,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正月十五。

而且 这一天有四件事是不宜做的,老话说了“十三四不做,不富也安康”,那正月十三到了,到底是哪四件事不能做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正月十三日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三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也被称之为“灯头生日”。对这个大家应该比较好理解,在春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几乎每天都是生日,像初一是“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而在正月十三就被认为是“灯头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民间就有“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的习俗,就是在正月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寓意着祈求家庭平安、灶神保佑。其实这个也有实际的意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要到了,需要提前测试一下家里的花灯。

据史书记载,这种风俗始于南宋,那时的人们在正月十三就开始上灯,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才落灯。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天的灯火都有着不同的寓意。正月十三、十四这两天,被认为是神明观赏灯火的日子,因此人们会精心布置各种彩灯,祈求神明的庇佑。

而到了正月十五、十六,则是人们赏灯的高峰期,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了正月十七、十八,则是鬼魅游赏灯火的时刻,这也是灯会即将结束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是农谚所说的“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只是现在已经没这么受重视了,基本都是在元宵节当天才赏花灯,猜灯谜了。

除了点灯之外,正月十三还有滚龙灯、扎彩灯、祭祀关公、吃汤圆等习俗,尤其是以前吃汤圆很流行,这也叫“上灯汤圆,下灯面条”。

正月十三有哪些禁忌?

在正月十三这天不仅有庆祝的活动,同样也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而之所以说正月十三很重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就是当天还是杨公十三忌日中的第一个。

杨公忌日,又被称为“百事忌”,是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据说这一禁忌起源于唐代的一位名叫杨筠松的风水大师,他在著作中列出了一年中有十三个不吉利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第一个就是正月十三,然后是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等等,无论大小月,每月的日子往前推两天。在这些日子里,人们普遍认为诸事不宜,尤其是以下四件事更是应该避免。

首先,正月十三不宜出远门。这是因为在杨公忌日里,出门容易遭遇不幸或意外,因此人们通常会选择留在家里,避免外出。这种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即使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仍然会遵循这一传统,选择在杨公忌日里不出远门,而是待在家里,以求平安。

其次,正月十三不宜订婚或结婚。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选择一个吉日良辰对于新人来说至关重要。而正月十三作为杨公忌日之一,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也是很多人嫁娶的时候第一个避开的日子。

此外,正月十三不宜动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选择一个吉日良辰进行。因此,人们通常会在其他日子里选择动土的时间,避免在正月十三这一天进行。

最后,正月十三不宜开业或签订合同。开业和签订合同都是商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进行。然而,在杨公忌日里进行这些活动,被认为会遭遇诸多不顺和挫折。

正月十三之所以特殊,不仅是因为它是“灯头生日”,而且还是“杨公忌日”,所以为了图个吉利,也希望在新的一年万事顺利,都会尽量做这四件事。这也就是谚语后半句所说的“不富也安康”,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日子安康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