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城如何留住人?

当下,一些中西部县城成了“公仆”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谈何留住人呢?

目前,据官方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301个县,394个县级市,此外还有市辖区、自治县、旗、林区等,总共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之下,县城成为城镇化的载体,和县域的发展水平有关,县以下区域想留住人,需要合理配置各种各样的公共资源,强化人才、资金、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公仆”经济、城聚乡散,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力有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要以县城为载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双向突围,这个不容误判,战略性布局,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必定会形成新发展格局。

基于此,发展县域经济,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重要连接点、以村落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新的具有共享性的民生服务体系,事关居住在县域内乡村地区的5亿人,也事关居住在县城或县级市城区的2.5亿,如何留住人,也能留住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农民进了城,能不能留得住,关键在于能不能在家门口安稳就业,有多种增收渠道,这就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县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是当下县级政府部门的重任。

比如,一个10万人口的小县城,房子却能住下100万人口,你说这是县城的高质量发展吗?

你不得不承认,多数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上都大量靠政府购买服务解决,职能部门不搞业务,推给基层和第三方搞。正式工作人员不搞业务,只服务领导和监督临聘人员搞业务。大多数乡镇没那么多钱购买服务,就使劲压榨村干部,村干部事实上也成了政府临聘人员。这样下去,一味地举债发展经济,眼下都在忙着化债,底层老百姓还能看到希望吗?以至于,对上负责、运动治理以及高标准的工作机制已然形成,这就是摆在眼前的实际状况。

所以,发展县域经济,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县域政府不应仅只盯着资金,更应该盯着人才和资源,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引智,通过做好服务、打造品质,拉动潜在消费。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都在聚焦县域内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全链条推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就需要精准落地产业载体,繁荣县域经济驱动力,激活底层市场活力,这才是县城留住人的关键点。

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份,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这四件事非常重要:

第一、农业现代化;

第二、乡村建设;

第三、农民工市民化;

第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落地什么样项目载体,特色产业优先,还要适合农民在家门口把钱赚了,以“农民”为中心落地产业,突破农民增收困境,找准切入点,尤为迫切。

或者说,这几年推动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经济”,出现了一批县域标杆项目。比如:每个县域旅游目的地,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精准定位,精耕细作,做好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市场品牌,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至于,旅游产业挑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个春节假期,返乡游热潮,带动“老家”文旅消费,在“老家”的文旅消费中,除了传统的观光游览外,游客们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品尝地道美食以及参与各种传统节庆活动。

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落地项目的同时,一定要严守合规用地、生态环保、债务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产等“五条底线”,坚守底线思维,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或许是县城留住人的先决条件。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互动、双向流动,才能激活底层市场活力,重构发展新空间,才能留人也留心,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