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大家都不愿听都不愿提起的话题,但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有多少存款一事引起了不少热议。

在顶住了期末考试多少分,什么时候找对象结婚,工作如何之后,有多少存款或许又是另一个让人扎心的话题。

疫情后的几年,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复苏阶段,降薪裁员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事实,在这个时候,能够活下去对于一些人而言都是最大的问题,更别说存款了。

然而,如果不趁年轻存款,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超半数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

去年,某机构正好做了一份关于年轻人存款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元。

这份结果来自DT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轻人存钱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年轻人的存款不足10万,约五分之一人的存款在1万元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报告显示,年轻人存款少的最大原因前三项分别是收入低、支出高以及消费自制力低。

其中20万存款以下,69%的年轻人心目中,收入低是存钱最大的阻力。

其实也不难理解年轻人存款少,刚开始工作因为收入低难以留下存款,加上现在各种提前消费,信用卡、消费贷等难以自制的消费习惯,没有负债都已经算是不错了。

然而,工作几年后,即将面临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等问题,随即又将迎来房贷、车贷等压力。

专家建议年轻人储蓄

事实上,即使面对着众多压力,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投资环境低迷,大家更意识到了存款以及现金流的重要性。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5.74万亿。其中,住户存款新增16.67万亿,相当于14亿人每人多存了1.2万。

在如此的环境下,消费降级、缩减开支,增加副业成为了无数打工人的新风潮。

在资产增长缓慢,投资方式局限已经面临被裁员风险的当下,能够有一些储蓄的确是能够稍微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一些底气。

也有无数专家建议,年轻人应该减少提前消费,千万不要坠入过多的欲望和消费主义的陷阱。

不仅如此,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也说过,年轻人其实应该提前规划储蓄,规划个人养老问题,未来年轻人的养老,光靠社保是不够的。

因为目前我国的社保制度是现收现付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来人们越来越长寿。而新生儿出生率的降低,未来交社保的人必然减少。

所以,当80、90后到达退休年龄时,社保基金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提前规划养老,仅靠社保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储蓄险是最好选择

就在今日,房贷利率下调的消息再次公布,这是近期贷款利率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虽然对于有房贷的人而言,利率的下调可以减少月供。

然而,贷款利率的下调往往都伴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随之而来的则是国债利率、固收类资产等等低风险投资项目收益的下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储蓄和投资的选择非常少。股票、基金等风险太大,其他投资没有途径可以接触到。

常见的安全保本的方式只有国债、50万元内银行存款以及储蓄型保险产品。

然而,去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下调存款利率,今年的下调也即将来临。

国债利率也持续下调,近期10年期国债利率更是达到了22年来历史新低。

因此,在当前环境下,能够提前锁定长期利率的储蓄型保险或许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在拥有保障责任的同时,可以起到储蓄的作用,又因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不仅安全,还可以在长期持有下锁定未来利率。

无论是作为中长期储蓄还是未来个人养老资金,都是非常好的选择。然而,储蓄型产品的利率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也难逃过下调的命运,

从2019年的4.025%到2023年7月前的3.5%,再到如今的3.0%预定利率,未来,下调是趋势,应趁早进行规划,争取为自己带来资产的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