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观念中,苏轼为开创豪放派诗词的第一人,但在下认为,毛主席才是古今豪放派第一人。

在苏轼之前,词都是以婉约惆怅为主要风格。

就像李煜写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亦或者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那份甜美。豪气冲天的大气磅礴在词的初期会被当作是一个异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北宋时期,苏轼的一首《江城⼦·密州出猎》,直接是震惊了文坛,原本一篇记叙文,却写出了豪情万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更是将自己的政治抱负直接点了出来,虽然自己不得志,但是内心的雄心壮志却没有因此被埋没,报效国家的理想一直都在心头。

这篇江城子虽然句句豪迈,但是其中却不乏遗憾,苏轼依旧在其中注入了浓厚的“意难平”。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便借古人的典故,将自己的处境描述了出来。内心的惆怅与遗憾多多少少还是流露了出来。

除此之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他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苏轼到赤壁后,回想起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场面,又回忆起了周瑜等人的大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词的最后,苏轼依旧借助诗词中“早生华发”,表达了自己“意难平”,自己已经老了,还没有干出一番事业来。身处逆境当中,苏轼在豪放之余,却总是透露出自己对于现实的阵阵辛酸。

反观毛主席,却在诗词中间,通篇都是豪放。所谓的“意难平”通篇全无,一豪到底。

毛主席家庭环境还算优越,老父亲原本想将其培养成为接班人,经营家里的小生意。但是毛主席却心怀天下,想要干一番事业。到了十几岁,毛主席外出求学,在东山学堂写了首诗,其中便有一句经典之作。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要知道,这可是个17岁的少年,那种睥睨天下的气魄已经流露在外了。到了20多岁,给同学写信便用上了“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在他的眼中,宇宙就像是小米一样,这是何等的气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到之后,面对蒋介石的围剿,毛主席写出“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围剿一次连着一次,一连经历了五次围剿,毛主席率领红军参加长征,就算是在那么危急的时刻,毛主席的诗词中没有一句对自己以及前途的迷茫,仍旧展现出了气吞宇宙的气魄。

在重庆谈判前夕,毛主席一首《沁园春·雪》,更是让蒋介石急了眼。词中的唐宗宋祖,都一个个稍逊风 骚,成吉思汗,成了个只懂弯弓射雕的莽汉。最后得出结论,要说风流人物还得看今朝的自己。

最后蒋介石将手下文人都集中起来,想要写出一首词来将其压下去,麾下的这些文人哪里会有毛主席这样的气魄,憋了几天都没有憋出来,气的蒋介石破口大骂。

这样豪迈的诗句还有太多太多,但是,纵观毛主席的诗词,不管是何等危机的局面,何种窘迫的境地,都没有一句自怨自艾的话,这就是伟人的豪迈,这就是伟人的格局

不光是词,毛主席说的话也是句句经典,在阶级斗争时期,便得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现实中,那些无病呻吟,稍微受点委屈受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的年轻人,是不是该重新读读毛主席的诗词,让诗词中的磅礴之气感染下当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