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离任了!

2月8日,鹏华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司副总经理王宗合,因“个人身体原因”离任,离任日期为2月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前几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离任官宣”策略类似,王宗合这一次的离任,也赶在春节长假前发布。

这期间,交易暂停、媒体休假,甚至就连中基协的基金从业人员备案信息,仍保留着王宗合的个人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中基协网页,一张面目清瘦、文质彬彬的工作照映入眼帘,对比这张与媒体广泛使用的近照,很清晰地看到时间留给王宗合的“岁月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阅“王宗合”的公开信息,《深聊投资人》竟很难找到他“生于何年”、“籍贯何地”等关键信息。

不过,我能找到的信息,比如“2006年毕业于人大金融硕士”、“2009年从招商基金加盟鹏华基金”,“2018年自述从事投研12年”等,可以大致推断王宗合的年龄应该在1980年前后。

这个年龄段,媒体习惯称之为“中生代基金经理”

从2006年硕士毕业,到2024年春节前离任,王宗合在告别象牙塔后,度过了18个春节。

18年,是一个什么概念?

张爱玲在《十八春》(后更名《半生缘》)中说:“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隙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在2018年夏天,王宗合在给持有人的一封亲笔信中写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永生与凋亡之间,如何寻找投资的胜利之匙,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意志,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王宗合,刚刚毕业11年的他,头发已显稀疏,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理想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幸运的,熬过了2018年单边下跌的一年,资本市场就开始进入一轮气贯长虹的“基金牛”,他信奉的价值投资理念,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我与王宗合是同龄人,都是2006年研究生毕业,也都在投资人爱恨交织的基金圈,如果说有交集,也多因报道或舆情而“隔空结缘”。

2021年春节前夕,基金抱团股风光无二之时,我在一家财经新媒体,写下了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张坤重手押宝白酒股略有不同,王宗合更偏爱港股投资。美团、腾讯控股、小米集团这些大市值的科技股,占据前五大重仓股的三个席位,此外还有第九席的药明生物……”

回过头来看,2021年鼠年,应该是王宗合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一年多后的2022年四季度,我加盟一家声誉管理公司,鹏华基金的舆情恰好由我负责,每天早晨7点45分,我准时坐在电脑前,整理和分类过去24小时的相关报道,“王宗合”的名字开始变得敏感起来。

2023年4月,我前同事写了篇“王宗合卸任最后一次在管产品”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卸任所有基金产品后,王宗合仅保留“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对于他的未来,坊间也多有猜测,生病一说,奔私一说,也从未绝耳。

岁月不饶人,不管你喜好如何,在“存在即合理”的现实困境下,命运的车辙,终将碾压所有的年少与轻狂,光荣与梦想。

过了这个春节,年龄最大的90后,也虚岁35了,而对于年龄最长的80后,也虚岁45了。

在最近一场基金圈的直播中,北京大学毕业的李剑雄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很多80后、90后,进入职场后,从来没有体验过什么叫“绽放”?他们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半丝懈怠,最终却“活丢了自己”!

一位和王宗合年龄相当、且私交甚好的基金经理的家人曾对《深聊投资人》说,职场打拼十多年,我们完全可以信马由缰地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尽一些想要的兴致,但很多人却“放不下、走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夏天,我告别了17年的财经职场,自驾1万多公里,行走15个省市自治区,在漫无人烟的天际间,在与故人的促膝深聊中,完成了一位中年人的救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在研究生毕业17年半后,2024年这个春节,王宗合终于可以卸下所有的包袱和负累,开始享受一个完全轻松的假期了,这无论对于鹏华基金而言,还是对于王本人而言,都算是一种“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两年,我们甚少听见王宗合的声音,即便在季报、年报的“小作文”中,也难见他真性情表达。

倒是五年前他那封亲笔信,可略见他为人处世的哲学。

“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规律的往往是简单的,简单的往往是长久的,长久的往往是很难坚守的……”王宗合2018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