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明明是俄罗斯顶级航空专家,却放弃一切来到我国,祖父还是我国开国元勋。

2003年,一位名叫阿廖沙的俄罗斯航空专家来到了中国,他希望能够回到中国,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根。

许多人对于阿廖沙的选择并不理解,毕竟在已经在俄罗斯生活了许多年,为啥却要选择离开这里,去另外一个国家寻根?

而对于阿廖沙自己来说,回到中国生活是他一生中期待已久的事情了。

那么这位来自于俄罗斯的航空专家,为啥执着于来中国定居?他又有着怎样的特殊身份呢?

开国元勋之孙

2003年,中国驻俄大使馆里来了一位名叫阿廖沙的人,他将自己的证件递给工作人员,表示自己需要办一个中国的签证。

而他也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工作人员。

他的话让工作人员吓了一跳,因为阿廖沙告诉他,自己是刘少奇孙子。

刘少奇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为新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刘少奇有个俄罗斯孙子的。

为了确定这件事情,半信半疑的工作人员将证件拿到办公室,并想办法与国内联系。

而国内给出的答复是,这个人确实就是刘少奇的长孙。

也是在这个时候,刘少奇有一个俄罗斯孙子,才被大家逐渐知晓。

得到批准后,阿廖沙带着家人赶到了北京,在北京他与奶奶王光美住了一段时间,一家人非常高兴。

这是阿廖沙第一次回到中国,他决定在中国多待一段时间,多了解爷爷的故事。因此他的姑姑刘爱琴与丈夫一起,带着阿廖沙前往湖南老家认祖归宗。

刘爱琴与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因此对于这个侄子能够回国,她非常高兴。

湖南一行结束后,刘爱琴还专门带着阿廖沙前往南京雨花台,去纪念了阿廖沙的奶奶何宝珍。

何宝珍去世的很早,34岁就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了,因此其实与刘爱琴兄妹3人相处不多,但兄妹都对母亲非常敬仰,因此刘爱琴才专程带着侄子来祭奠何宝珍。

这一年的11月时,阿廖沙还陪同奶奶王光美到湖南,纪念爷爷刘少奇的105岁诞辰,这让阿廖沙对中国的归属感更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的中国之行后,阿廖沙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自己中俄混血的身份利用起来,给两个国家都能带来帮助。

他反复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往来,给俄罗斯人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因为阿廖沙的太太懂医学,所以夫妻二人还打算把一些中医的疗法移植到俄罗斯去,让俄罗斯人感受下不一样的治疗方式,解决一些西医不太见效的毛病。

就这样,阿廖沙在中俄之间架起了友好的桥梁,他一直为中俄的民间友好交流而努力,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独特身份,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最初的时候,阿廖沙没有想过要直接定居中国,一方面他毕竟在俄罗斯长大,并且在俄罗斯工作多年,怕回来会有些不适应。

另一方面,他当初是俄罗斯的航空专家,又在俄罗斯军队任职,虽然已经退休,但他还是担心有些不方便。

但每次回到国内,阿廖沙都惊叹于国内的发展速度,为了把中俄交流使者这个工作做好,他还找了相关的工作,在这期间他学习中文,并且和很多人交了朋友,逗留在国内的时间越来越长,最终就留在了广州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阿廖沙对于爷爷刘少奇和父亲刘允斌,有着怎样的记忆?他在2003年之前,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中国的呢?

对爷爷的记忆

明明是俄罗斯顶级航空专家,却定居中国广州,祖父还是我国开国元勋。

2003年,阿廖沙从俄罗斯回到中国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在此之后,他便频繁来往中俄之间,努力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

也是在这个过程里,阿廖沙逐渐在中国交到了朋友,喜欢上了这里,并最终在广州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2003年之前,阿廖沙是怎么与国内联系上的?他作为刘少奇的长孙,为啥最终是在俄罗斯长大的呢?

1939年,年仅15岁的刘允斌带着妹妹刘爱琴,跟随到苏联治疗的周恩来,来到莫斯科。

此时国内的情况不太安定,母亲又已经牺牲,刘允斌不得不带着妹妹远走他乡,并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职责。

好在刘允斌聪明好学,在莫斯科的这段时间,他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考上莫斯科钢铁学院,之后又进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核放射化学专业。

这些技术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国内一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叫刘允斌回去,而是让他安心在莫斯科读书学习。

在莫斯科生活的这些日子里,刘允斌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他与一位名叫玛拉的俄罗斯女孩相爱,并成为了夫妻。

而后两个人有了一儿一女,其中儿子正是阿廖沙。

其实婚后两个人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但到了1957年时,因为国内缺少刘允斌这样的原子能专业人员,刘少奇便与儿子通讯,希望儿子能够回到国内工作。

刘允斌对父亲的话很认可,也就做好了回国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妻子玛拉却并不是很想跟着刘允斌一起离开,因为玛拉的家人和朋友都在莫斯科,而且敏锐的玛拉感觉到了,中苏之间关系有些微妙,因此她不想离开家乡。

刘允斌见妻子并不愿意和他一起离开,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而阿廖沙与姐姐索尼娅此时都还很小,因此最终刘允斌一个人回到了中国,并进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虽然父亲回国了,但一家人最开始并没有断了联系,还是保持着通讯。5岁的时候,阿廖沙还与姐姐、妈妈一起,见了刘少奇一面,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与爷爷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后来苏联与中国的关系裂痕越来越大,两国之间的通讯变得越发困难,最终一家人就这样断了联系。

而刘允斌这边,却因为一些问题,在1967年就已经去世了。

这个消息玛拉却一直都不知道,很多年之后一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都不可置信,当时已经能够与国内通讯,玛拉问了刘爱琴才确定了这件事情。

不过对于爷爷刘少奇的去世,虽然玛拉没有告诉两个孩子,但她自己是知道的。后来阿廖沙在整理家里的东西时,发现了一张旧报纸,报纸上刊登着刘少奇去世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了不让孩子们难过,也尽可能不再去回忆过去的事情,玛拉最终没有把这件事情说给孩子们听。

阿廖沙虽然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对于父亲的印象一直很好,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是个温柔的人,会把很多中国的故事翻译成俄文,讲给姐姐和自己听。

他从来没有怪父亲回到中国,让一家人分居,他明白那是父亲的使命,是父亲必须做出的选择。

在与父亲失去联系之后,阿廖沙一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阿廖沙在定居到广州之后,生活是什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回祖国

明明是俄罗斯顶级航空专家,却选择来到中国定居,祖父还是我国开国元勋。

在父亲回到中国一段时间后,因为中苏关系的恶化,在莫斯科的阿廖沙与父亲失去了联系,直到很多年后才得知父亲早已去世的消息。

而中国这边,刘爱琴则一直努力打听玛莎三人的消息,直到1992年,双方才终于联系上了。

在与父亲失去联系后,阿廖沙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刘爱琴找到阿廖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廖沙的人生其实说起来算是非常顺利的,虽然父亲远在中国,但一家人在得到父亲死讯前,都一直觉得只是因为通讯中断,双方联系不上了而已。

虽然母亲一个人带着姐弟二人,多少有一些吃力,但日子还算过的不错。

阿廖沙顺利的读书、学习,在后来学习了航空专业,并在毕业后进入了苏联的军队工作。

1991年苏联解体,整个俄罗斯陷入了动荡,虽然阿廖沙是高级工程师,更是军官,但工资也一点都不涨,涨的只有物价。

这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

也在此时,刘爱琴终于想办法联系上了一家人,并给了他们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来中国定居。

但此时的阿廖沙作为俄罗斯的军官和专家,因为保密协议,他是不能随意离开俄罗斯的,最终母亲玛莎先跟着刘爱琴来了中国。

当然,玛莎并没有定居中国,只是在中国玩了几个月,见了见老朋友,因为身体不好,她在中国还接受了很好的医治。

回来之后,玛莎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了儿子,这让阿廖沙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向往。

1998年,刘少奇100岁诞辰的纪念日之前,国内给阿廖沙寄去了邀请函,阿廖沙左思右想,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回一趟国。

他将此事报备给组织后,大家都大为震惊,因为阿廖沙从来没告诉过别人这件事情。

在经过层层审批后,俄罗斯军方最终同意了阿廖沙来中国参加爷爷100周年纪念日,但可惜的是等审批下来,纪念日已经过去了,阿廖沙就没能来到中国。

因此在第二年,他就提交了提前退伍的申请,最终脱离了军队的身份。

2000年时,阿廖沙的夫人因为没有身份上的牵绊,先一步来到国内与家人团聚,而阿廖沙一直到2003年,他的保密期限过了,才最终拿到签证,第一次来到中国。

好在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是当年的苏联,对于阿廖沙这样的航空专家,虽然也有一定的保密条例与要求,但并没有限制他在中国生活,这也成为阿廖沙后来留在国内的一个原因之一。

2007年,已经52岁的阿廖沙最终决定定居广州,他在一家企业联合会工作,致力于中俄文化的友好交流,并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阿廖沙的妻子与儿子也跟着他来到了广州定居,只有女儿还在莫斯科生活,但一年也要来广州好几次。

阿廖沙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刘维奇,他在国内时,也常用这个名字,但对于阿廖沙这个俄罗斯名字,他也一直没有放弃使用。

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刘少奇的画像,这张画像是在花20块钱买来的,也并非是为了彰显身份,而是为了怀念自己的爷爷,也是为了激励自己。

刘少奇的传奇经历一直让阿廖沙非常赞叹,因此每一次看到爷爷的画像,就会让他也充满力量。

现如今,阿廖沙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他早已熟悉了国内的生活,彻底融入了这里,并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继续努力。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参考资料:

《刘少奇的俄罗斯籍长孙阿廖沙寻根之路》

《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红三代的身份让我有负担》

《刘少奇的俄罗斯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