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建筑,因为长城的总长度超过了2万千米,所以又被称为万里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长城也是世界七大古迹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长城,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物古迹。

但是古人修建长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好看和旅游的,而是为了防备敌人进攻的一种军事设施。

我国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相信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许多人都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戏弄诸侯,点燃了烽火台。

褒姒确实是被周幽王逗笑了,但是被戏弄的诸侯,就不再相信烽火了。然后等到西周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西戎真正进攻西周的时候,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台,就没有人来救了,最后周幽王也被西戎杀死。

从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可以得知,在西周时期,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修建了长城,而且修建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备游牧民族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春秋时期,北方的秦国、赵国、燕国,因为早期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无法抵挡游牧民族的骑兵,所以秦国、赵国、燕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不受到杀害,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也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南方的各个诸侯国为了防备被其他的诸侯攻击,也修建了长城。

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方崛起的匈奴人,就成了秦朝主要的安全隐患,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朝将原先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连接了起来,西边从临洮(今甘肃山尼县)开始,东边到辽东(今辽宁省)为止。连接起来的长城,达到了一万余里,然后万里长城的名字,也就这么得来了。

秦朝灭亡后,新建立的汉朝,同样面临着北方匈奴的威胁,所以长城在汉朝时期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

等到了隋朝和唐朝时期,北方突厥人崛起,为了防备突厥人的进攻,隋朝和唐朝将修建和巩固长城一线的边防,也视为重要国策。

中国最后一个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是明朝,明朝建立之后,因为北元势力退到了漠北草原,所以为了防备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明朝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长城并不只是简单的一堵城墙而已,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因为有了长城的防御,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王朝,才能在历史中,将以游牧为主的匈奴人等势力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