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改变认知更重要的,是要有体验。

强迫症、焦虑症疗愈过程中,不少找我前来咨询的朋友会说:老师,我是不是认知有问题,我是不是改变认知就好了?

有的是,有的不是。

哪些人改变了认知,就好了呢?哪些人即便改变认知,还是原地痛苦呢?一般说,青少年中非黑即白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色彩斑斓,打开认知新世界是对于调整情绪两极化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发展到“病症”,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认知都很难起作用,因为他们已经在在心里给自己默念过成千上万遍那些道理了,道理对他们来讲就是另一所牢笼、是更压抑的世界。

为什么我们正确的这种认知和认识无法让我们改变呢?发展到强迫症也好、焦虑症还是恐惧症也好,到达了“症”的程度,认知已经固着在痛苦上,被粘在刻板的圈套里。比认知更重要的是,要有体验,要有经历——经历无趣也是有趣,经历痛苦也是,经历不变也是变化...对于任何引起你情绪反应,不管是好的坏的还是不好不坏的,你都能体验到它们的自然流动,都能发展出允许它们自然流动的能力,反复的体验才能真正历练你的心,彻底走出纠结纠缠。

增长这样的能力是需要先建立体系,然后在实践中螺旋式发展中核心力量。具体怎么开展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强迫症包括焦虑恐惧本身不只是认知的偏差,而是一种惯性。退一步讲,认知偏差只是一种惯性或者说底层思维模式的现实呈现的表象而已,认知偏差可以理解为电脑的显示屏,主机才是主导显示屏呈现什么。大脑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由于恐惧和焦虑的驱使,一碰到害怕紧张或者想去做的冲动的事儿,会惯性的跑到偏差的思维轨道里,因为是熟悉的轨道所以最终选择逃避,因为逃避所以更痛苦。又因为这个轨道被用得频率太高,大脑的这个部分越来越发达,就让人有了“上瘾”的感觉。

打个比方,吸烟跟喝酒都可能会有瘾,烟瘾酒瘾,如果是偶尔吸一根烟、偶尔喝一点酒,还没有到一定量的时候,“吸烟有害健康”“喝酒要适量”的意识会不断提醒他们,这个认知对他们有效有用,可以停下来不再继续又抽又喝。但是,一旦有了“瘾”的,哪怕知道应该少喝点,也会控制不住的去吸去喝。这就像强迫症的瘾,是控制不住的,认知和道理对症状来讲基本是对牛弹琴。

戒掉瘾,不容易,但只要你想,一定是会有办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助烟民酒鬼戒断的方式方法,其实很简单,先从行为上停下来。对于强迫的症状来讲,不再任由自己展开各种各样的思考(注意“任由”这二字很关键,你可以理解为“刻意展开”),行为上也会相应减少。想得少、行动的少了,会有一些“副作用”:不舒服、焦虑、紧张紧绷、不安...对于强迫症的疗愈和改变而言,这是我们一定要经历的,要承受的,不可能因为怕疼就缩回去(除非你想后半辈子都缩缩着过)。不再去做强迫行为,不再任由自己展开一系列联想之后的难受,所有的不舒服,从产生到持续存在以及逐渐消散,这一定是需要经历的过程,也只有你不断的体验,一次体验又一次体验,一次经历又一次经历,持续不断的在每一次的经历和体验中,这个过程才是戒除“瘾”的重要核心要素。

为什么说是核心呢?因为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个过程很不容易,很难受啊、很不舒服啊、很痛苦啊,而人又是趋利避害的生物,难受了就要跑,待不住啊,这是本性,想跑也好也逃避也好,不是你的错,是人性。在我的咨询中,很多朋友会说:哎呀,不行了,老师,我感觉我快受不了了!但是呀,你感觉你受不了了,其实也只是一种你的感觉而已,并不是事实。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感觉您受不了了≠真受不了!

任何的事物,任何的感觉,包括你“感觉你受不了”的感觉,都没有一个独立的,都是在自然法则内运作的,没有哪一个事物是永恒不变的都是运动变化的,这不是什么认知,认知是主观性的,这是真理,没有对错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 有了这个底层逻辑之后,后面的就好处理多了。

哪怕是你感觉承受不了的苦,它本身也是会变化的也是会过去的。要戒掉这个瘾也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戒烟戒酒的人也会因为戒断感到不舒服,该干嘛干嘛。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中“亦止法”亦是如此的关于标记当下的心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强迫症朋友减少制造痛苦,阻断强迫心瘾的继续发生,也唯有大量持续的专注当下的训练,你才能从瘾的粘性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更自由。

其实,强迫症康复最大的诀窍:老实又耐心的承受难受,耐心又坚持的带着难受,你的改变就在坚持不懈的“亦止法”练习中逐渐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