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哪儿最“热”,黑龙江哈尔滨肯定算一个!

岁末年初,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元旦假期三天时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约3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60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

这场“开门红”,看似来得“猝不及防”。一座城是如何被“引爆”的?“尔滨”走红,靠的既是其热情好客的魅力与热火朝天的干劲,也得益于一群拢住这份烟火气、趁“热”做硬菜的大厨,变着花样满足网友胃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新闻直播“小沙糖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在“尔滨”还未霸榜之时,就“嗅”到了这一热点,持续加强优质内容生产,推出了一批热度高、网感强的融媒产品。9个原创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话题总阅读量近3.5亿;《主播说联播》当期内容点赞、转发、推荐均破10万+,并登上快手平台热榜TOP3;各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图文特稿、《夜读》等内容,总浏览量超6000万,并获10余家媒体转载。

从联播主播康辉的亲身力荐,到图文特稿的火爆出圈;从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再到《夜读》的娓娓道来,在主流媒体的传播加持下,网络营销的“造梗”让今年的哈尔滨旅游业尤其火爆。一座善待宾客的城市,值得被记录和点赞。

11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朋友,穿着统一的橘色服装,不远千里来到东北地区游学。因来自生产砂糖橘的广西且样貌神似,被网友爱称为“小砂糖橘殿下”。央视新闻全程捕捉到这群萌娃们的“向北迁徙”,制作的图文特稿《11个“小砂糖橘”安全,漠河全部接到!》《感谢东北老铁照顾,“小砂糖橘”的老家出手了!》让宠爱接力传递,邀请网友“云看娃”。

“南方小土豆”开启的“反向迁徙”,让人不禁想起去年年初“赴淄赶考”的场景。一座城市的亮点就是这座城市拥有的流量增长点,也是这座城市拥有的独特名片。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在这一波网络声势中脱颖而出,成为流量的宠儿。这对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来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央视新闻直播画面

央视新闻为哈尔滨量身定制的各类融媒体产品,瞄准的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新面貌展现的新形象,紧扣当前哈尔滨文旅的热度,带领这座城市火爆出圈。聚焦黑龙江的冰雪盛宴,花式“整活”放大招,主播康辉也忍不住唠几句:“三亚做梦都没想到,今年最大的对手是哈尔滨。”满满的“心意”和“新意”,让“尔滨”成为2024年的第一个“顶流”。

“顶流”带来的不仅是聚光灯和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老工业城市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坚定信心。一系列对游客的花式宠溺的操作让“尔滨”直接赢麻了,随之汹涌而来的花式造梗也层出不穷:“南方小土豆”“哈尔滨是讨好型市格”“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等热梗经过网络平台的发酵,让哈尔滨冰雪旅游迅速获得大规模关注。不得不说,网络的力量使得这座工业老城重新焕发的新的文旅活力。

与淄博一样,哈尔滨这次也收获了爆发式的流量增长。市民的淳朴、游客的温馨体验以及细致周到的服务,一系列“大招频出”,淄博和哈尔滨都做到了,这样令人讨喜和暖心的举动,甚至超出了游客和网友们的期待,这正是网红城市的燃点所在。哈尔滨,是一种“终于被看见”的快慰。

央视新闻发布的《夜读》以一篇《哈尔滨,有人爱你的光环,有人懂你的深沉》把这座“讨好型城市”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哈尔滨的好终于被看到,他恨不得掏出全部家底招待你的盛情。“哈尔滨和哈尔滨代表的东北需要热度,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寸宝藏之地都需要被看到、被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新闻“夜读”关注

哈尔滨花样整活,“整”得热“雪”沸腾,也“整”出了效果:来到此地的游客不想走,没来的游客很想来。央视新闻发布的图文特稿《“滨子,我来了!”》结合网友热评和短视频动图,让“真诚”成为这座城市溢满屏幕的代名词。把网红城市做“长红”,让游客玩得尽兴,才能把“头回客”变为“回头客”,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哈尔滨的开年爆火,不仅反映了老工业城市创新转型的决心,更反映了网民和游客对旅游市场浓浓烟火气的愿景。1月5日,随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25万立方米的冰与雪打造的上千个冰雕景观惊艳亮相,总台设立在冰雪大世界的“冰雪演播室”也正式启用。央视新闻从1月4日起,就以《遇见冬日》为主题,开启长时间移动直播,全方位带领网友感受“冰雪奇缘”。

“以游客思维换位思考,让游客感到舒适和被尊重。”这是哈尔滨爆火出圈的必然。从最早的“嗅觉敏锐”到后来的步步加持,央视新闻较好地把握住热点事件的“时度效”,抓住了网友对燃点事件的围观心理,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网红气质转化为新媒体传播的增长极。

喧嚣之后归于平静,高峰之后也要有高原。新媒体就是要从单向报道向多元报道汇聚,将国家战略转换成深入人心的、实实在在的案例。就像哈尔滨出圈一样,发挥与用户的同理心,真真切切地与用户感同身受、在一起,把社会纷杂热点中“上乘的食材”,用新媒体的手艺活儿,烹调出更多兼具网感与活力的精品爆款。

撰文/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