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国常会明确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要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官方也关于“和美乡村”下一步怎么建,提出新思路: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让农民想建设、愿意干、能参与。

这个“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很关键,如何健全去推进,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触及生产,更尤关生活。

目前,我国现有的5亿农村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55万多个行政村,238万个自然村,要想推进全面振兴,乡村建设是首要任务。

但是,我们也得遵循乡村自然发展规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而不是搞成一场运动式破坏。

乡村,是国家的底色,民族的根脉,良心的所在。

一旦,让行动变成运动,一场浩劫或将冲击这个千年生态涵养地。

人人都期待,广大乡村能够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的“富春山居图”,千呼万唤,需要真抓实干,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生活的体面,生产的高效,生态的和谐,足以满足。

过去,从新世纪初“三农”问题的提出,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确立,再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布局,乡村建设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这个抓手,能否抓的住、抓的稳、能见效,关键在于排除“最后一公里”障碍,让村民民主决定,政府可以指导,但不能代替农民做决定,往往现实却是事与愿违,变成运动式推进,只注重粉饰面子,却疏忽里子空乏。

乡村建设,与农民之期盼差距不小,这个差距在于官僚主义横行乡里,形式主义敷衍了事,能看到的都是面子工程、为了政绩在作秀,甚至为捞油水,重复性建设、过度性建设现象,也不少见。一些基层官员,深怕一场自然灾害等冲击,把他们过往政绩,就这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顽疾,得刮骨疗毒,才能做到以“农民”为中心搞建设。

纵观全球,如德国“村庄更新计划”、韩国“新村运动”、日本“造村运动”、英国“英格兰乡村发展计划”等,其共同之处就是既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又注重公共服务、文化环境等软件发展。

足以印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兼顾面子与里子,走出一条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才能充分提高乡村辨识度,免于落得劳民伤财,不及农民预期,何况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好经过实践努力,借鉴全球经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为引领各地开展乡村建设的新阶段。

今后一段时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各地路径,将成为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且也不能忽视乡村自然发展规律,不仅与自然共生共处、与村民共融共创、与政府共建共营,还要尊重自然规律,深怀敬畏之心。

一般而言,自然村庄的变迁基本遵循"一六三"变动是大概率事件,即10%的村庄会进入城市或重镇,60%的村庄会空心化,30%的村庄会成为中心村或小镇。

这对于乡村建设来说,仅供参考,在实施过程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为导向,更易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今年官方提出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思路来看,大体上有三大方面:

1、是协调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适应农村常住人口变化新形势,聚焦通村组路硬化、自来水稳定供给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短板,以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为依托,协同布局项目、集中建设推进。同时,推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

2、是牵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成熟一个改一个,切实提升改厕质量。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有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3、是持续强化乡村建设支撑保障。加强乡村建设关键领域科技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制修订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通过“万企兴万村”等推动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建设。

具体来看,该涉及到的基本都提到了,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如何落实,显得尤为关键,而不是冠冕堂皇之言,切勿把建设行动变成运动式破坏,根脉伤不起,底色变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而各具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杜绝千村一面、万村连片,一定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将农民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作为实施乡村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拿出简明易懂的“明白纸”,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这样,不仅能夯实农民主体地位,还能做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言,撇开农民搞建设,只能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解决不了基本需求,还落得劳民伤财,出现重复、过度建设现象。

乡村建设,一定要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兼顾面子、里子双攻坚,巡查管护要完善,问责追责要跟上,才能见效落地,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面。

2024!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大胆设想,因地制宜、小心论证,切不要出现运动式破坏,而是建设行动的落实。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几百万村落之幸,乡村富,则国必趋于强盛,民必趋于安康。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