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2006年春节,财经作家吴晓波给《激荡三十年》一书写下这句“题记”,这也成为他2024年跨年演讲的“开场”。倥偬18年后,“那个时代”还在吗?

经过疫情三年的沉疴顿愈,和各项指标的“预期落差”,投资人无不感慨资本市场的错综与复杂。

复盘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边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周期的“步履蹒跚”,一边是以AI、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千帆竞技”。

站在大类资产配置视角,我们看到了ETF基金和固收资产的“逆势崛起”。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中,寻找穿越周期波动的密码?随着2023年基金四季报的陆续披露,北京一家头部公募基金的诸多细节和故事,也进入了《深聊投资人》的视野。

1、ETF、债基规模大增,机构“逆势加持”

不出所料,2023年国内ETF产品数量和总规模,均再创历史新高!

1月18日,深交所基金部发布的《2023年ETF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境内ETF共有897只,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其中,2023年规模增加最多的宽基指数ETF,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其规模同比增加1208亿元。

作为投资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嘉实管理的多只跟踪宽基指数的ETF基金,在去年股市“整体下行”的背景下,管理规模逆势大幅增长。

截至2023年末,嘉实基金共有10只指数基金成为全市场规模第一。其中,既有全市场最大的软件ETF,也有稀缺细分赛道绿色电力ETF、科创芯片ETF等。

如果说,ETF基金的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人对“越跌越买”的偏好,而收益更稳健、回撤更小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其业绩与规模的“双增”,则更多来自于投资人对“避险工具”的刚性需求。

例如,由嘉实基金稳健固收策略投资总监王亚洲管理的嘉实稳华纯债债券A,作为嘉实低波动“稳系列”的典型代表,自成立来最大回撤控制在-1%左右,管理规模也从年初的18.12亿元增至最高时的52.8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如,由嘉实纯债投资总监赵国英和嘉实信用投资专家王立芹共同管理的嘉实信用债券A,近一年回报达5.28%,基金规模也在2023年获得两倍左右的增长,而其机构持有占比也超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避险需求下的股债策略

在权益市场涨跌方向混沌的2023年,股债再次上演“跷跷板现象”。

梳理各家公募基金的四季报,《深聊投资人》发现,进入2023年下半年,在没有更好投资去处的情况下,他们更青睐于ETF基金和债券类基金。

“去年四季度经济继续低位运行,通胀读数低于预期、PMI 再次下行,显示出经济下行压力犹在;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持续低位运行,对应了真实需求疲弱,也拉长了经济在底部运行的时间。”王亚洲在四季报中称。

在他看来,去年下半年政策层面相对积极,但由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的两次的探底,加上政策出台的时间,市场预期并不乐观。

复盘四季度的“组合操作,王亚洲的策略是——谨慎筛选组合投资个券,严控信用风险,灵活运用短期杠杆资源提高组合收益,力争在回撤可控的前提下为持有人获得有竞争力的收益。

无独有偶,胡永青也在四季报中指出,2023年四季度,国内股债市场运行受到了海外利空冲击、国内资金面松紧程度、政策预期以及经济基本面四大驱动因素的影响,市场整体表现为“债强股弱”格局。

正基于此,胡永青在去年四季度增持了金融债,重点超配中等资质的股份制和优质城商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继续在城投债中优选利差保护较高的品种;在股票投资上,以“防御性思路”应对低预期和弱现实的市场格局。

3、捕捉混沌中的“那道光”

沉疴顿愈的2023年,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也是无比艰难的一年,大家也大家越发敬畏“周期的力量”。

在经济扩张和市场亢奋的“上行期”,我们振臂摇旌,所向披靡;而当驶入预期收缩和群情抑制的“下行期”,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常感无济于事。

不过,复盘2023年股票型基金的业绩,仍能欣喜地发现少数心执明灯的基金经理,于混沌不清的市场中,捕捉“那道光”的努力与执着。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在普通股票型基金2023年度业绩TOP10中,嘉实基金旗下产品各占两席。

其中,嘉实信息产业A位列第4,近1年收益率为19.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38%,跑赢基准回报16.66%;嘉实文体娱乐A位列第8,近一年收益率为14.10%。

而拉长时间周期看,近五年(2019-2023)大盘围绕3000点上下起伏,上证指数期间涨幅不足20%(19.29%),嘉实基金仍有45只产品近五年回报超50%、更有15只产品实现翻倍回报。

展望2024年,嘉实信息产业基金经理李涛在四季报中说:“市场在经历持续下跌后,目前整体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区间;同时,上市公司盈利也度过了最糟糕的时刻,而经济仍处于持续修复的进程当中。”

李涛坚信,在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和政策导向之下,2024年科技成长板块有望走出结构性行情,他坚定看好中国信息产业的投资机会,并将不断优化持仓组合,力争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可观的投资收益。

展望2024年,嘉实文体娱乐基金经理王贵重依然维持人工智能、创新药、互联网平台的超配,并关注制造业龙头盈利改善的投资机会。同时,依然看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好转和全球流动性的宽松,港股存在战略机会。

“前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做则必成。”王贵重说。

(陈俊岭,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担任上海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财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