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不看手机短信了?

偶尔翻了下手机短信,招商银行最近一条的提醒是这样的“基金收益提醒:您购买的****基金当前持仓收益率-33.71%”艾玛!吓了我一跳,我啥时候买过这只基金了,赶紧进招行App查理财,查基金持仓,发现这只基金已经持仓1081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是三年前的事了,后来我又联系了客户经理,问他我是啥时候买的这个基金,在我印象中我是没有这样的操作的,我心心念的以为是银行自动给我买的,我要问问是咋回事。

客户经理看到我问的话,赧颜,说“哥,您忘记了,当时是我给您推荐的这只基金,让您帮我完成一下销售任务的”,之后给我截了几张聊天记录的图,再之后抱歉的话说了五段,最后说“哥,快过年了,我给您寄箱酒吧,我个人的不算公司的”。嘿,就这茬。

三年前,大概2021年春节后的某个时间,买入的,因为买的不多也就没在意。这不打紧,其实我想说的是在那个阶段,貌似所有的券商、银行经理们都在大推特推各种类型的基金吧?

反正我是印象中那个阶段因为买基金是帮了不少人的忙的,招行、交行、建行、中行都有,券商里的兴业、中金、华西、招商也都有。买的多的也就差不多都赎回了,买的少的现在才看到的大概就是忘记了。

那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来了,A股已经创出3年半的新低,那就意味着那个阶段购买的基金如果没跑的话肯定是悉数被套的。嗯,像我这只估计应该是个中位数,套的少大概也有20%多吧?套的多的,估计早就已经清盘了吧?

作为投资者而言,如果往回走了,涨了,解套了,要不要卖出?这是很考验人性的。份额少,投资金额小,影响可能不会很大。如果份额多,投资金额巨大,赎回呢?会不会对市场上行的趋势形成抛压?我想这应该是大概率的事。这是所有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事实,也是那些准备做多的资金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不想跑,那就现在等量买进。如果想跑,那就倍量买进,争取一波拉升之后多少赚点利息再走。反正,都跌成这样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买点拉低下成本的。

嗯,这样的基金可能还算好的,如果买B类基金,估计这折了又折后,亏损大概得超过60%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的持续回落,受伤的不仅仅是投资者,也把行业内的从业人员给难为得够呛。客户都不搭理银行理财经理和券商理财经理了,前车之鉴,当时你们拼命推基金,卖理财,全员搞营销基金定投,结果大批投资者或支持你的工作,或利益驱使,或受不了您的诱惑跟进了,结果,就没什么结果了。

投资者可不看自己的操作是不是对的,反正只要亏钱,是你们退出的,那责任就在你,和投资者自己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虽然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代表全部,但是一定是绝大多数人的观感。

投资者为啥要有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啊?不就因为大多数投资者的专业性不强么,才会相信你们这帮专业的人貌似专业的意见。

显然,目前看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受到投资者们的严重质疑,已经变得一文不值了,还如何能让客户再相信你?

市场下跌,改变的并不仅仅是投资者个人账户的变动,更是改变了整个投资生态,甚至改变了人的信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微薄的交情,或者叫,信任。

金融,不谈钱是不行的,绕开了钱,是什么也做不了的。个人收益、从业人员的绩效,无一不与钱挂勾。金融,任何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一定就是钱不够,于个人如此,于股市亦然。

股市大熊,归根结底到最后就到一个字“钱”上。股市里有钱,则大牛。股市里没钱,则大熊。钱不多不少,震荡。什么宏观,什么行业,什么基本面,什么技术面,最终制约的就是钱。钱有了,一切都会变好。没有,就别抱任何期望。

当下市场能牛起来不?别看别的,就看这!钱来了,成交活跃了,量能起来了,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