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比死亡人口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早在2019年,网易新闻对话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他说,官方一直高估中国生育率,现在中国愿意生三胎的人并不多。黄文政大胆判断,十年内,每年出生人口会降到1000万以下。

四年过去,黄文政的预言提前应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黄文政:这个中国实行了40年的政策,带来的教训太惨重!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 中国生育率的真实情况如何?

黄文政:我们官方的预测一直严重高估中国的未来的人口趋势,严重高估生育率,比如说在2012年,当时有一个中国人口发展中国发展基金会的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报告,预测全面二孩之后,生育率会达到4.4,大概每年会出生4500万以上人口。这根本违反基本的人口学常识。单独二孩政策,但是那个政策出来以后,实际上最多的一年(新生儿)也就是不到(预测的)1/3。官方的人口学界总觉得中国人特别能生,生育率不会那么低。所以数据虽然出来非常低,但他们总会觉得跟他们直觉不相符,然后就会找出一些理由,一些方法来给它往上调整。2000年的时候,中国当时人口普查的生育率,大概就是1.22,整个人口学界非常震惊,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就通过一些这种数学统计上的方法。说中国生育率在1.8,所以从2000年一直到2010年这么10年的时间,中国官方生育率都一直是1.8,但实际上,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出来以后,再回过去推,其实就是1.3几1.4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 为什么中国此前一直没有放开计划生育?

黄文政:计划生育部门,它非常习惯性地思维,认为中国人口太多。而且我们整个决策机制,又比较依赖这些部门的判断,所以就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观念上的惯性,或者行政上的惯性或者是部门利益在里面,他会不断地觉得,这个政策是正确的,要坚持下去。这是政策很长时间改不过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放开计划生育,出生人口会增加吗?

黄文政:不管怎么样,中国人口一定会快速萎缩,这个毫无疑问。即使放开了二孩,人口也在急剧萎缩,比如说18年比17年减少了200万。19年又会比18年估计少100万(实际少58万)。我估计10年以内,可能降到1000万以下。这么一个人口颓势,放在世界范围里面是非常少有的,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主要是30年以后。因为前一波的影响,大概是90后出生人口大幅的萎缩,已经导致我们今天,可能从2012开始,发展速度其实原来是百分之十几,现在掉到了6% 、7%了(2012年为7.8%)。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什么时候合适?

黄文政:中国社会,现在愿意生育三孩四孩的人其实已经非常少了。即使大力鼓励生育,也没有办法阻止出生人口在未来十几年急剧地下降,所以这个趋势基本上已经是定了。我们政府真正需要做的事情,首先第一步你肯定要全面放开,然后是要花大力去减轻家庭的负担,让年轻人他愿意去生,他敢于生,否则真的是非常麻烦。

很多人会问我现在放开生育是不是太晚了,或者什么时候放开比较好?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成立,因为我认为它从最开始就不应该控制,从来就不应该做的一个事情,对一个从来不该做的事情,你当然是越早放开越好了,所以不存在太晚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不应该。“一胎化”就不应该,这就没什么好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愿意多生孩子?

黄文政:边际成本越高,就越感觉养不起,生育率就越低,这个就是低生育率陷阱。过去一胎化以后,基本你默认都是生一个孩子,那么对整个社会的观念影响非常的大变成养育奢侈化了,你要课外补习,要学钢琴,要学游泳,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会变得非常得高。就越感觉养不起,生育率就越低,这个就是低生育率陷阱。

生育对个人来讲,是一个付出代价非常大的事情,比如说日本,基本上这是免费的国家,你孩子生下来。托儿所也好,幼儿园也好,甚至上小学,这费用可能政府就给你报了,即使这样的话,日本生育率也非常的低。要真正提高这些东西,你要更多地去减轻这些家庭的负担。你只有让整个家庭也好,女性也好,她觉得她愿意生孩子,她生孩子值得,你这个社会才可能,维持这种正常繁衍的生育率。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有些人说,不生孩子就是不爱国?政府要怎么管?

黄文政:我想生几个孩子,我甚至不想生,因为完全是我个人的权利,政府是不应该来干涉的,不应该来强迫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立场。你不能去怪某个人,说你为什么不为这个国家民族着想,你不生孩子,这个东西完全站不住脚。你愿意生,生一个也好,不生也好,想做丁克,这都是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权利,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政府是不应该来干涉的,不应该来强迫的。这个是天经地义,是毫无疑问,很多人会去假设,你把人口降下来,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对环境,可能是好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你把人口降下来,基本的前提,这个目标就是错误的。你如果放弃谈人权,你等于是把第一道防线给退掉了,我觉得第一道防线其实就不应该退了。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五六十年前,中国人口大爆发,是为什么?

黄文政:从1950年到1980年,人口增长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医疗条件改善,就死得慢了。中国在1950年的时候,人均寿命大概不到40岁,可能36、37岁,到1980年增长到66岁,也就是几乎翻了一倍。每年生育数量是一样的时候,如果人均寿命翻一倍的话,总人口也就翻一倍。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有人认为,人口越少人均GDP越高,你怎么看?

黄文政:过去几十年,中国实际上是实行一胎化,同时经济有高速增长,大家就认为这两者实际上可能是有关系的,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高速发展是因为早期,60后70后大量的人口出生,然后我们又改革开放,各种因素推动,并不是因为实行一胎化。但是人们因为一胎化跟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人们觉得这里面会有因果关系。

人口减少,你的人均GDP会增加,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点,社会反而会变得更穷。东北的人口相对全国在不断减少,但是它反而变得越来越贫穷了。原来的人均GDP比全国大概要高19%左右,现在比全国要低非常多。那么不仅东北、江苏如东,还有湖南常德,这些当时计划生育做得非常好,控制能够做得非常的这种所谓非常成功的这些地方,人均GDP增长都要比临近地区来得更慢。所谓经济发展,就是你有一个需求,我有一个供给,我又愿意为满足这个需求去工作,两者一匹配,经济就发展出来,人越多的话,这种匹配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人多的地方经济发展会相对比较好,因为这种匹配效率比较高。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中国全面放开生育,粮食会不够吃吗?

黄文政:不存在我们粮食不够吃,我们石油、能源不够花这种情况,这个肯定是不成立的。我们现在粮食自给大概是80%多,谷物的话可能大概95%左右,其实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了。但是为什么还要进口那么多粮食,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也不是因为耕地不足,是因为我们去种这些粮食在经济上不合算。中国变得比原来更加富有了,农民也变得比较富有了,你对一个农民来讲,你让他去种一年的地,年轻人他可能,不如到城市里面打一个月的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变得更加高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大量进口粮食从经济上是合算的。

人口增加的好处你是感受不到的,坏处你直接就能感受到。你看到地铁站非常拥挤,你就发现人太多了不好,对吧?马上少掉一半人,我可能地铁(有)位置坐了,就不拥挤了。但是你忘掉了,你少了一个人,其实你建这条线路的需求可能就少了一份,你建线路的财力少了一份。真的人如果足够少的话,你根本就没有地铁。中国实际上在几百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按规定都不能修地铁,因为你很多收不回来成本。但是这么一个人口对修地铁的正面影响非常长期,绕好大一个圈,非常间接,所以你感受不到,坏处你直接就能感受到。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但因为人口太多,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均自然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黄文政:我们的人均自然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说法实际上非常具有误导性。因为少数国家它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它会把世界人均拉得非常高。中国很多自然资源确实比世界人均要低,但其实你会发现,几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它的人均资源都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真正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不是说你的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你花出去的每一笔钱,对吧?你大概有多少是用来买自然资源的?比如说一个手机大概5000多块钱,里面有多大比例是买铁的?买铜的?我们享受的价值里面,其实来自于自然资源这个比例不到5%,而且在越来越低,反而是那些,人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为什么14亿中国人,挑不出几个足球踢得好的?

黄文政: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中国的整个社会,虽然大家很关心足球,但足球运动并不是非常普及。注册的球员大概可能不到10万,只有8万多人,相对来说日本可能有100万左右,德国可能更多。你虽然总人口很多,但是你真正去从事运动的人很少,所以总人口基数在这方面发挥不了作用。欧洲不同国家,它的足球文化、足球普及可能差不多,这个时候人口效应才能体现出来。你如果看欧洲杯、世界杯,基本上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人口多的国家,它拿冠军的次数平均来说远远好于那些人口很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