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 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夏虫

曾经举全国之力搞计划生育的韩国,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十年后,居然就要举全国之力催生了。

最近,韩国总统尹锡悦正式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2023年,整个韩国新生儿人数跌破23万,总和生育率降至0.72,双双创下最低记录。这意味着,一对夫妻一生平均只养育0.72个子女。

面对危机,尹锡悦直接“喊话”:

如果不扭转低生育高龄化趋势,韩国的人口最终可能会灭绝。

有机构预测,韩国人口数量到2100年,将会腰斩至2680万人,而最后一位韩国人,或许将在2750年消失。

为了催生,你知道韩国有多拼吗?简直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

在这片面积只有浙江省大小的国家里,不断酝酿、涌现出各种颇有新意的“催生”政策——

孩子生得多,公务员优先升职

废除最低工资标准,让外国人和家庭主妇干家庭护理工作;

提供大笔低息生育贷款,鼓励生小孩;

政府掏钱补贴100位输精管切除术的男性,进行“结扎逆转术”;

甚至还有一项考虑中的政策是,安排小学生上晚自习,以方便父母生二胎……可以说真的是很贴心了。

韩国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向计划生育”,已经把催生上升到“民族兴亡”的高度,为何还是收效甚微?

5千万韩国人,真的要“自绝后代”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不到50年前,总和生育率高达6的韩国,仍然在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

1968年,韩国计划人口联合会写满计划生育标语的海报,传遍大街小巷;

——“你知道最有效、安全、简单的方式就是上环吗?”
——“不节制生育的后果,就是沦为乞丐”。

上世纪70-80年代,“移动结扎手术车”在全国流动,深入农村巡回结扎,女性结扎送面粉,男性结扎直接免除兵役预备役;

“堕胎巴士”载着扩音设备与医学设施,在韩国各个角落流动,为国家人口“减负”出了不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着“两个也很多!”的计划生育海报

当初喊得有多凶,今天就有多打脸。

在6月19日举行的“2024年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委员会会议”上,韩国总统尹锡悦频频放出狠话,要克服低出生率问题——

“现在应该展开国家全力战,要把暗淡的未来改成充满希望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韩总统室

然而,这场“倾尽全国之力打响的战役”,第一步,除了建立更多机构,开更多会议之外,就是——

发钱,发钱,还是发钱。

从之前每个月育儿假工资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860元),一路上涨到:

前1-3月的250万韩元/月(¥13100元)

4-6个月的200万韩元/月(¥10480元)

7个月以后支援160万韩元/月(¥8384元)

你没看错,在催红眼的韩国,生娃都有政府发放固定工资。

时代周报做了个更详细的整理,育儿工资之外,如果加上从孩子出生马上获得的200万韩元(¥10480元),到第一年每个月发放的补贴100万韩元(¥5240元),以及第二年每个月的50万韩元(¥2620元)……

林林总总算下来,在2024年生育孩子的韩国一孩家庭,将在孩子出生的头两年,获得最多总共66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68万),相比起此前政策,补贴增加了30%左右。

这笔钱,匀到24个月里,平均月薪高达人民币14453元,即使是放在中国的大城市,也是妥妥的“高薪阶层”。

当然,这一切的条件建立在:必须休满一年的育儿假。否则,这笔钱还要打点折扣。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迫不及待想“替韩国人生小孩”,但我劝你别急——

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指出,韩国是全球育儿成本最高的国家,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成本约为3.8亿韩元(199万人民币)。政府的补贴,相当于仅仅覆盖韩国人将孩子养大的17-18%的成本。

韩国政府也承认,这笔钱的金额主要打动的是平均月薪为268万韩元(人民币1.4万)的中小企业打工人。

这个收入水平,远远低于顺利结婚的韩国男性月收入中位数(583万韩元),女性月收入中位数(375万韩元)。

换句话说,打动的都是相对不那么有钱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在韩国生了俩娃的网友用亲身说法劝退大家:“8岁之后真正开始花钱,但是它的补助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韩国生娃的亲身感受,“压力还是好大的”

上小学后,必须要有一个家长带孩子,不能工作。这就势必导致一个结局——

一人赚钱,全家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钱的诱惑之外,这场反向计划生育的大棋局,更多新的招数还陆续有。比如,宣传侧——

通过宣传海报占据舆论高地,将催生海报铺满地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孩子的语气写着“我们漂亮吗”的海报

主打一个热热闹闹大家庭

丁克总统尹锡悦鼓励生孩子的巨大海报,挂在了大楼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一行字:“这是一个可以生孩子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男性侧——

直接给当年结扎的人吃上一颗“后悔药”。

总和生育率低至0.55,又最有钱的首尔出手,拨款1亿韩元(人民币52.4万)来帮助100名输精管切除术患者重新“连接”,打通“造人”的管道。平均算下来,人均补贴5240元。

去年三月,韩国政府甚至试图出台“男性30岁之前生三胎,就能免除兵役”的政策。

要知道,在韩国只有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比如拿到奥运会、亚运会金牌冠军才能免除兵役。数据显示,韩国每年入伍的新兵人数25万,能免除兵役的仅45人左右。

这种0.018%的几率,简直就是万里挑一。现在你让男性只要生三个,就能免除兵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的心不心动不知道,韩国女性反正是全员恐慌了。

她们高喊着“有没有人管管三孩女性的职业生涯”,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激烈反对,最终形成合力,让政策顺利撤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女性侧——

考虑到女生比男生更早成熟,有讨论要让女孩子提前一年入学,这样女性就能与年长一岁的男性一起读书,有助于生育率提高。

还有鼓励女性跳有助于生育的“国民舞蹈”,他们认为,通过做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助力子宫健康,有助于未来分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平等地针对所有人的——

让更多预备父母们,获得更多的育儿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让我震惊的,是将韩国公务员的福利和晋升,与生育直接挂钩。

从2024年1月开始,韩国最基层两级的公务员,如果生2个或以上的孩子,就能在晋升评比时获得额外积分。如果孩子生得足够多,甚至连退休返聘年限都能从3年延长至10年之久。

万万没想到,“打工的尽头是考公,考公的尽头竟然是生娃”。

对于每天学习16个小时,跟20多万人竞争4000多个公务员岗位,好不容易终于上岸的年轻人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已经不由自己的努力主宰。

生育这个符号,正在盖过“人”本身。

此外,还有讨论让小学生参加晚自习,或许会有利于父母生二胎。

本就要疯狂补习,为数不多的倒霉韩国小学生不免瑟瑟发抖——爸妈不生孩子,是我们的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韩国媒体的锐评是,“采取了无效措施提高生育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招频出背后,看得出来,这届韩国政府是真的“急了”。

2023年,韩国总和生育率创下0.72的全球历史新低,据预测,今年的生育率或将低于0.68。

《纽约时报》直言不讳指出,这种人口下降速度,比14世纪消灭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还要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人的总和生育率,从60年代计划生育开始一路暴跌

有机构预测,韩国人口数量到2100年,将会腰斩至2680万人,而最后一位韩国人,或许将在2750年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过程,可能还会进一步加速——

毕竟,当韩国本地人一年到头只生出20多万人,韩国移民局数据却显示,近十年来,韩国每年稳定向外输送60万人口。一边打死不生,一边拼命往外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儿无女养着七条猫狗的韩国总统让韩国年轻人多生孩子,怎么不算是一种黑色幽默?

直接结果就是,现在几乎所有需要孩子的地方,都在急剧消失。

2023年,四分之一的韩国小学新生人数低于10人;2024年,韩国有176所小学竟然没有招到一名新生。

各个地方小学接连消失倒闭,幼儿园成为养老院,婚礼城变身殡仪馆,奶粉公司化身保健品公司……

就连宠物医院数量,都是儿童医院的两倍。网购平台数据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网购平台上售卖的手推车有57%是宠物推车,首次超过了婴儿车。

这样的韩国,已经被迫逐渐将老人福利逐步推迟到70周岁以上。

催生的连锁反应没见着,反倒是不生的连锁反应,遍地开花。毕竟,生育率,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又孤立的数字,它背后牵扯的,是生育环境、是职场竞争,是生存居住空间,是子女教育压力……唯独不是两腿一张,说生就生的行为。

它需要一个国家,真正地低下身子,俯身倾听民众的心声,感受每一个成人的日常生活。

目前来看,韩国至少有几座大山,死死地压在了通往生育的路上。

一是韩国女性对于职场歧视的恐惧,根深蒂固。

“小学一年级是职场妈妈的坟墓”,2022年,韩国中断职业生涯的已婚女性人数约为134万人,42%因育儿原因离开公司。

因担心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开始拒绝生育乃至拒绝结婚。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不愿要孩子的韩国女性(占比为65%)远高于男性(占比为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的性别工资差距,在经合组织35个成员国中差距最大

二是极其高昂的养育成本,以及不友好的就业环境。

不只是韩国女人不愿生,韩国男人缺的难道只是孩子去晚自习后,能够早早回家“造娃”的自由吗?

事实上,他们缺的是从繁忙的职场中喘息,能够参加家庭生活,共同照料孩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2022年,韩国劳动者年平均工作时间达到1901小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最长,高于欧盟国家的1571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男性承担着不到两成的家务劳动,甚至少于日本

2023年,韩国已婚已育男性仅有28%休过育儿假,其中休满一年的比例仅占7.6%。

比起昂贵的养育成本,再多的补贴相比之下也显得仅仅是九牛一毛,相当于“玛莎拉蒂五元券”。

2023年,韩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的课外辅导支出总额达到27.1万亿韩元(约合1433.6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海地或冰岛等小国的GDP,连续三年创下新高。

这种内卷,夸张到什么程度?

在韩国幼儿园,全勤读书的小孩是会被嘲笑成“全勤乞丐”的——这意味着他们的爸爸妈妈,没有钱带他们请假出国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经济人协会2023年发表的分析报告显示,课外辅导费的增加占了生育率下降原因的26%。

学者沈洁一针见血地总结,“年轻一代在这样高强度竞争和高密度社会环境中,其生存的本能优先于生殖本能。”

比起生育后代,韩国年轻人只是选择了优先自己生存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韩国今时今日的疯狂催生,跟六十年前的计划生育没有本质区别。

背后,同样隐藏着一种不言而喻的社会理念,即傲慢地认为,国家可以直接操纵女性或男性的身体,直接粗暴地达成目的。

要想真正解开年轻人脑袋里的“节育环”,不是靠一人五千块的手术补贴就能做到的,而是要真正改变生育环境——

试试改善职场风气,不让生育成为职场歧视的原因;

试试缩短男女薪资薪酬差距,增加女高管比例;

试试不要再纠结于浮于表面的“现金补贴”,完善托育制度;

试试严格推行不加班制度,让不加班成为一种风气;

试试改革房地产制度,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住进便宜的房子;

上述种种,几乎人人都能想到,但改变起来就太难了。

或许,从一开始,这就不应该被定义为“人口战役”,将人与生育对立起来,将不生育者定为需要“解决”的对象。

而真正的大象,正在狭窄的房间里肆意起舞,却被集体沉默所掩盖。

中产必须要调整预期了。楼市救市、地缘关系、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决策。

加入智谷研判年度会员,每周收获一次对世界资讯的认知与独到判断,智谷三十多位研究员辅助大家,去理解资讯背后的趋势和本质变化。

中文互联网正在消失,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代价。

限50个名额,减免100元(原价299元)

参考文章:

中央日报,韩国政府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大幅调整低生育率应对政策

时代周报,韩国“人口紧急”背后:连续三年负增长,重金催生不管用

时代周报,生育率倒数第一的韩国:幼儿园变养老院,结婚礼堂办葬礼

地球知识局,韩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