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小视频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当街拉着横幅,敲锣打鼓,本以为会是某商家的开业仪式,结果没想到,竟然是成都市某银行拉存款的形式。

横幅内容为:

“成都银行定期存款3万起三年期3.3%”

不少网友纷纷评论,银行怎么都卷成这样了,存款都需要到大街上去拉了。

没想到,都2024了,还能看到这种操作。

中小银行上调利率不可持续

事实上,每到年底,都是中小银行揽储的关键时期,都希望赶紧冲业绩,过个好年,甚至之前最高喊出了6%的利率。

然而,中小银行的这种操作并不可持续,利率下行才是目前市场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以前,虽然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均推出一些利率上调产品,然而进入1月之后,都纷纷加入了调降队伍。

通过短期调高存款利率的方式的确可以吸引到一些客户,然而,长期来看,并不能解决消费者长期资金问题。

况且,在去年河南村镇银行暴雷事件之后,地方性银行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所以,单纯地上调利率不一定能够获客。

所以也可以理解成都银行,不得不采取上街敲锣打鼓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注意。

第一波降息即将来临

事实上,2023年,各大国有行共计降息5次,目前国有行五年期定期挂牌利率只有2%。据预测,2024年,降息降准还将持续。

1月9日,债市交易和价格继续大涨,随即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下行至2.49%,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新低,更为重要的是也跌破1年期MLF利率2.5%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债市的情况有点畸形,对无风险资产的偏好过度热情,导致这一赛道再次拥挤。

对于债市的波,专家也预测,从目前经济修复需求、实际利率情况看,一季度降息必要性交钱,1月落地的概率较大。

也就意味着,在12月底的国有行降息之后,仅1个月时间即将迎来再次降息。

保险储蓄火爆

据市场反馈,1月以来,储蓄型保险产品热度再次提高。这是由近期市场多方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是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另一方面股票、基金等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并未恢复。

所以,即使是“报行合一”情况下,银保渠道也有回暖趋势。某些产品更是在经代渠道开出了8位数、9位数保费的大单。

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