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园内,南大地标建筑北大楼下竟发现了一座东晋大墓,墓主至今成谜,但专家经研究做出推断,该墓很可能是东晋的帝王陵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学北园的北大楼和西大楼

东晋墓的发现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那是一个内外动荡的特殊时期,为响应国家"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南京市全力开展地下防空设施的建设。当地下防空主干线穿过南大北园的北大楼与西大楼前时,施工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北宋墓,墓主是王安石任江宁府尹时的部下王仁。同时,还发现重达5吨、疑为明代钟楼石础的巨石。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在清理完石础之后,叠压其下的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东晋砖室墓。

南大东晋大墓的位置

墓内分为主室和侧室,形制结构完整,共清理出土陶、瓷、金、银、铜、铁、玻璃、玛瑙、水晶等各类珍贵文物百余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大北园东晋墓平剖面图

除主室外,侧室随葬多人,墓葬的建筑形制、规格尺寸、穹窿顶方形主室附带券顶侧室、甬道设有两道木门、大型榻案几及祭器组合以及大量珍贵的随葬器物,这些无不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尊贵、生荣死哀。

青瓷狮形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大东晋墓出土文物

墓穴内还出土陶榻2件、大型陶案2件、小型陶案2件、三足凭几3件,是专为主、侧室三位墓主人随葬制作的仿漆木器家具,置于棺前、甬道内以作祭台之用。

一般而言,东晋时期,棺木为中心是为埋葬空间,象征着墓主人的私人场域;凭几为中心是为礼仪空间,象征着墓主人的灵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几的摆放位置多位于墓室中部偏前,与榻、案及其他器用等共同构成墓内祭奠活动中的物质载体。

就数量、尺寸及组合完整程度而言,南大北园东晋墓是南京地区出土同类祭祀明器组合中墓葬等级最高的墓例。

南大东晋墓中出土的陶俑

如此高规格的陵墓,其墓主到底是谁?

南大东晋墓自发掘问世以来,围绕其墓主身份的讨论长期以来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在于墓内并无确切文字材料(如印章、玉册、砖志等文物)出土。

但是,研究者一般认为此墓当为东晋初期元(司马睿)、明(绍)、成(衍)、哀(丕)四座帝陵之一,其依据有二:

其一,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其规格之高;

其二,结合文献记载,从地势地望等角度出发,南大东晋墓属于《建康实录》所指“鸡笼山之阳”的东晋西陵陵区。

晋代丧礼所形成晋制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山为体”,所以,东晋帝陵分为晋东陵、西陵和北陵三个区域,分别位于钟山西翼的富贵山、鼓楼一带的鸡笼山和属于大幕府山一部分的郭家山(参阅拙文:南京城的一道屏障,也是城区一座最古老的山(上))。

东晋的晋东陵、晋西陵和晋北陵分布图

鸡笼山又称鸡鸣山,正是如今鸡鸣寺和北极阁之所在,南大校区东晋大墓位于鸡笼山与鼓楼岗一线之南,应属于晋西陵的区域内。

《元和郡县图志》关于东晋帝陵位置的记载

唐李吉普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对于东晋帝陵的位置,有“晋元帝睿建平陵、明帝绍武平陵、成帝衍兴平陵并在县北六里鸡笼山……哀帝丕安平陵在县北六里鸡笼山南”的记载。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东晋帝陵实行分区埋葬的制度,其中,葬于鸡笼山和鼓楼岗一带的西陵的身份最为尊贵,具有“中兴正统”的嫡子身份的元、明、成、哀四帝均葬于此。而葬于富贵山之东陵的康、简文、孝武、安、恭五帝均以旁支身份承继大统,地位亚于西陵陵区,幕府山之阳郭家山所在的北陵最为特殊,独葬穆帝一人,且平地起坟,推测与其在位时期的礼制改革有关。

东晋世系

根据以上各种信息,研究者得出南大东晋墓为“元、明、成、哀四座帝陵之一,而尤以元帝和成帝的可能性最大”的推断。

不过,该墓到底归属于谁,或是“元帝、皇后虞氏与后妃苟氏合葬墓”,抑或是“成帝、皇后杜氏及周太妃的合葬墓”,至今依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或许,这些疑问会随着日后考古工作的展开而得以廓清,但更可能的是,这些疑问将会永远尘封于地下,谜底永远无法解开。

东晋大墓之上有宋王仁墓,有明代钟楼石础,上世纪初又建成了中西合璧、如今已成为南大文化地标的北大楼,它们层层叠叠,沧海桑田,将历史以直观的方式、将时间转换成空间,赫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取材于南京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帝陵迷踪——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特展”)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拉东扯西,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