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三峡工程下闸蓄水,长江水位瞬间达到了110米的高度。某安全管理人员巡视到宝剑峡的时候,发现悬崖峭壁上有三具叠在一起的棺材。考古人员打开棺木后,大吃一惊,断定这是诸葛亮的藏宝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天堑,其悬崖峭壁以险要著称于天下。西陵峡段有一著名的峡中峡,其峡北岸峭壁间有一天然石穴,远远望去石穴中有几块叠在一起的块状物形似几卷书,人们称其为兵书,在它不远的下方绝壁上有一道下宽上窄酷似浮雕宝剑的石楞,因此而得名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两岸绝壁高耸、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可是这仍阻挡不了人们对兵书的追求。

关于这本兵书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当年大禹治水成功后留下镇压河妖的治水方略,一种是西汉张良用石头制作的《太公兵法》,一种是诸葛孔明助刘备伐吴后留下的兵书。其中又以最后一种传说最神奇。

传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蜀汉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途中被东吴都督吕蒙斩杀,刘备悲痛欲绝起兵伐吴为义弟关羽报仇,诸葛亮因故不能同行便献兵书数卷,助刘备在危难时逢凶化吉。

然而,刘备心高气傲谢绝了诸葛亮的好意,心思缜密的诸葛亮唯恐有失便派人将兵书藏于伐吴的必经之路峡山的石龛中,以便刘备在行军途中能发现认为这是天授兵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知刘备报仇心切,顺江东下,长驱直入,没有发现兵书,结果被东吴都督陆逊诱敌深入,最后落得火烧连营八百里,几致全军覆没的败局,这也导致刘备死后蜀中无大将精兵,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

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才得知诸葛亮献兵书的良苦用心,感动之余深怕兵书会为东吴所有便让诸葛亮取回兵书,诸葛亮叹到:“天意如此,取不回来了。”

于是兵书便在石壁上生了根,明朝“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在路过西陵峡时触景生情,他感怀诸葛亮的忠烈,赋诗赞道:“空岩一卷书,绿苔字应灭。志决功不成,千载有余烈。”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确实在秭归一带活动了一年多时间后被吴将陆逊大破于猇亭。

《归州志·山水》记载:“香溪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北石壁一孔,相传为诸葛武侯藏兵书处,望之若书卷也。”

清代王世正的《蜀道释程记》记载:“秭归县兵书峡,峡半石壁有洞,中有石,形如鸯,俗谓武侯兵书峡。”

所以,后世慕诸葛武侯之名前来取书,传言有个商人打造了一只高桅大船,派身手水手执绳索挠勾挂在船桅顶乘夏水上涨至最高时跳上兵书峡取书,但最终无功而返。

也有山民为了取书在半岩凿眼搭桥,可是辛苦了3年仍一无所获。号称“蜀中老猿”的清乾隆进士张问陶狂言:“天上阴符定不同,山川终古傲英雄。奇书未许人间读,我驾云梯欲仰攻。”最终仍败兴而归。

直到三峡工程在兵书宝剑峡下游动工兴建,由于工程建设将山峡一带的长江水面最高抬至近175米水位,而兵书正处于175米水位线下,这为人们揭开兵书的神秘面纱提供了良机。

2003年5月31日,三峡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在三峡工程下闸蓄水长江水位达到110米高时巡逻至兵书宝剑峡终于看到了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兵书的真面目。

秭归县文物保护部门得知情况后,不敢怠慢,第二天就组织考古队,攀上悬崖上的“兵书洞”进行发掘,棺材里的秘密也随之真相大白。

那么三口棺材里到底里面藏着什么呢?难道真的是诸葛孔明留下的神奇兵书吗?

考古专家来到洞内,发现这不足3平方米的洞内居然叠放着三具木棺。更加神奇的是,岩洞居然还有人出入的痕迹,证明曾经有人来过。考古专家立马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在棺材内发现了一柄青铜宝剑,难道这是诸葛亮的宝剑?

经过考古专家的努力,在兵书宝剑峡的“兵书洞”中,一共出土了文物三十多件,其中包括一把一米多长的宝剑、八只铜质巴氏矛等。

这些青铜器的出现,证明考古专家的猜想错得离谱,棺材内的陪葬品这么多,墓主人绝对不可能是勤俭节约的诸葛亮,最有可能是身份显赫的当地贵族。

不过由于年代太久远了,墓主人到底是谁,一直是个秘,不过可以肯定是,这和诸葛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许多人依然坚信,在兵书宝剑峡的某处,藏着诸葛亮当年埋藏的兵书和宝剑,一直在等待有缘人的出现。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有缘人发现,通过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说究竟是真是假?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