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官时为什么会有花不完的钱?又为什么他走到哪都有人崇拜他?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曾经天真地认为,宋江不过是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大量的灰色收入,然后凭借施人以恩惠邀买人心,所以才会有花不完的钱,并获得许多人的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我最近重读《水浒传》时突然发现,郓城县县衙里胥吏众多,像靠职务捞钱和邀买人心这些个手段,宋江的一干同僚们都会,有的人甚至比宋江玩得还溜。

而宋江能在一干胥吏中脱颖而出,并显得特别“优秀”,肯定另有原因。

所以,对于宋江为什么有花不完的钱,以及他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崇拜,我姑且为诸位分析一二。

01、宋江凭借他的生财之道,有着花不完的钱

正所谓:

“仗义疏财及时雨,孝义三郎天下知。上映天魁呼保义,走马送信报君识。”

在郓城县百姓们的眼里,宋江是为人四海,出手阔绰的“及时雨”。

每每有人遇到急难缺少银钱时,求到他那,宋江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替人排忧解难,予人以周全。

并且他还在掏钱或者帮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谈笑风生,一点儿都不介意。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可是,宋江的口袋里,并没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宋江还是农民的儿子,他未曾做押司时,不过是和父亲宋太公一起,在村里面务农为生。

“上有父亲在堂,下有一个兄弟,唤作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因此,我认为宋江要想经常下及时雨,去仗义疏财。

那么,他就必须想办法从开源入手,做到收入大于支出,唯有如此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可是宋江尽管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再务农,并想法子成为了郓城县的押司官,而且还被郓城县里的人,尊称为宋押司。

但这些只是表面上的风光,难掩“押司”是吏员而不是官员的事实(参考《宋史·职官志》,押司官在名头上虽有“官”这一字眼,但实为在官署中负责经办案牍等事宜的书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吏员的工资并不怎么高,根据王安石写给宋仁宗的《万言书》: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

也就是说,宋江作为县衙的吏员,月薪大概在四两到九两银子之间,此时的他要想下及时雨,福泽穷苦困顿之人,仍是不够。

于是,宋江就开始学习公门里的前辈们,拿“押司”的身份做文章。

也可能有人要问,官员们挣俸禄之外的钱,靠的是手里的职权,宋江作为一介小吏又凭什么去额外“创收”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吏员们虽然身份差、工资低、责任大,并且若是在公事上出了岔子,或是在办事时捅了篓子时,会遭遇官老爷们拍拍屁股走人,换个地方继续做官,而他们的将受到严酷的刑罚。

可是吏员这一职业,好处就在于同百姓们接触得较多,工作方式非常灵活。

再加上宋朝的县级官员,一般是重资序而轻政绩,考评时又只重视档案材料,并且其任期实行的是三年一任的考核轮任制度。

“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答手诏条陈十事》范仲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县级官员失职的情况下,县衙在处理公事时,大宋律法上怎么说的是一回事,到了像宋江这些具体做事的吏员手上,怎么处理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操作空间极大。

而正是凭借着所谓的“法在上官,权在小吏”,宋江作为一个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的公门胥吏,便得以开始经营起特殊的生财之道,那就是结识并收留江湖上的各种好汉。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配,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水浒传》第十八回

由于得益于那些个所谓的好汉们喜欢侠以武犯禁,负责刑狱的宋江宋押司,见到他们被五花大绑地按跪在公堂上听候发落时,便开始想办法为之疏通。

或是经过三推六问后,大事化小,或是小事化无后,当场释放。

总之好汉们在离开公堂后,宋江就会去想法子结识,再赠送数额不等的盘缠。

而好汉们在遇到此情形后,大多是纳头便拜,感激莫名,不仅嘴里会喊着大哥、恩公,并且还会口称诸如大恩不言谢,日后定当涌泉相报等语。

若是接到上级传达下来的海捕文书,又或是遇到需要县衙相助才能顺利缉盗的官差,宋江则另会想办法为好汉们周全。

其中最为经典的“周全”,就是济州缉捕使何涛,奉命到郓城捉拿晁盖等人时,宋江一边拖住何涛,一边去通知晁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晁盖也果然不出宋江所料,事后就派刘唐送来了千两黄金,用以酬谢宋江的“大恩”。

是以,好汉们的感恩之情和报恩之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宋江的生财之道。

如此一来,宋江便有着几乎花不完的钱。

02、偌大的名声,让宋江获得许多人的崇拜

其实早在被人称作“及时雨”时,宋江更多的则是被人唤作“孝义黑三郎”。

他之所以有这个称呼,不外乎是在家孝顺父亲,在外急公好义。

对此,原著中如此写道: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由于“孝”之一道,历来被称之为百善之首,被世人所推崇。所以有着孝顺之名的宋江,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一个值得称道赞许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他急公好义、仗义疏财的举动,则让宋江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以至于已经不只是局限于郓城县,乃至山东、河北都有人传扬他的事迹,并且还将他称作是能救万物的“及时雨”。

“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之困,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已至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如此大的名声,在不知道宋江存在着徇私枉法、投资好汉等行为的情况下,于普通人而言,宋江其实是很值得去尊敬并崇拜的人物。

例如原著中阎婆在衣食无着且丈夫身故的情况下不得已求到宋江那,宋江连想都没想,就又送棺木又给银子。

过程中,宋江在听完来意后就到巷口酒店里,先借来笔墨纸砚写了个帖子,然后就叫阎婆去县东陈三郎家去取棺木。

像这种仅凭一副名帖就可以预支到货物的情况,也就名声在外且受人尊崇者才能办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即便是在未曾谋面、不曾相识的情况下,诸如王英、武松等江湖好汉,见到宋江的第一时间就是纳头便拜。以至于像孔明、孔亮兄弟,在明知宋江的武艺实在是上不得台面的情况下(参考宋江到清风山时,被十几个喽啰捉翻),却仍要拜宋江为师。

仔细思量,这些人都是因为宋江的名声太大,才让他们心生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对于宋江为何会有花不完的钱?又为何会被很多人崇拜?

可能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宋江的行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正如施耐庵在文中评价道:

“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
须知守法清名重,莫谓通情义气高。
爵固畏鹯能害爵,猫如伴鼠岂成猫。
空持刀笔称文吏,羞说当年汉相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