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的开篇,梁山108好汉齐聚义。每当看到这一幕,读者们都会血脉偾张。可惜,《水浒传》是一部悲剧,梁山108好汉终究逃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个魔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宋江归顺朝廷之前,就有一位好汉提前离开了这场豪华盛宴。

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认真看过《水浒传》的读者会知道,“招安”是整部《水浒传》的转折点,随着宋江带着梁山好汉踏上招安之旅,他们很快就被宋徽宗派去攻打辽国、田虎、王庆、方腊。

在围剿方腊“凯旋”归来后,108好汉死伤无数,仅剩20几名幸存者。当宋江准备带着这20几名幸存者入朝为官时,李俊、燕青、鲁智深、武松等人纷纷递交了辞呈。宋江没有办法,他带着卢俊义、关胜、朱仝、李逵、花荣、吴用等人班师回京,幻想着就此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常言道:世事难料。宋江还没飞黄腾达,就被高俅一杯毒酒送上了西天。宋江死后,花荣、吴用来到宋江的坟前大哭了一场,随后二人纷纷自缢死在了宋江的坟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这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传》就此落下了剧终的帷幕。看到这里,相信不少读者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悲伤。的确,梁山起初熙熙攘攘,到了后来竟空无一人,实是让人伤感。究其原因,无非是宋江这个罪魁祸首。

其实,早在宋江上山之时,就有一位好汉动了下山之念。

二、第一个离开梁山的好汉

这位好汉的计谋不在吴用之下,他的综合战力也不在卢俊义之下。此好汉不是别人,正是入云龙公孙胜。

为何说公孙胜的计谋不在吴用之下?提及这个问题,就得先看一看吴用有多么浪得虚名。他号称智多星,实则是一个“无用”之人。好比宋江题反诗被捕后,吴用竟出了一个馊主意,让人模仿蔡京写了一封家书。吴用还在家书的后面盖了一个大公章,这不就是告诉对方这是一封“假信”么?吴用此举差点害死了宋江,要不是梁山好汉几近倾巢而出,宋江早就身首异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吴用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则胸无点墨。比如在面对呼延灼的连环马以及道派的各门法术及阵法之时,吴用束手无策。

宋江只好派出戴宗、李逵找到了公孙胜,让公孙胜施展道法这才打破了僵局。

至于卢俊义,他的枪棒功夫及马术的确一流,可上了战场遇到法师也只能沦为杂兵。

比如在征讨辽国时,卢俊义无法破解贺重宝的妖法;在征讨田虎时,田虎麾下的法师乔道清能召唤神兵神兽,吓得卢俊义拍马就逃;征讨王庆时,王庆麾下有个高手唤作金剑先生李助,他的剑术所向披靡,卢俊义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可见在作者施耐庵的设定之下,水浒世界的高手分为战士、法师两类,战士的物理攻击虽强,但终究敌不过法师那绚丽的魔法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笔者认为,公孙胜才是梁山第一高手。此外,公孙胜的才智当属梁山翘首,至少他眼光锐利,宋江一上山,他就彻彻底底地看透了宋江,深知此人表面上是一个深明大义、乐善好施的“及时雨”,实则是一个城府极深的驭人高手。

于是宋江上山后没多久,公孙胜就借着“回家看母亲”为由匆匆下山。此时宋江刚把宋太公接上梁山,倘若宋江拒绝公孙胜回家看望母亲,不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

而公孙胜之所以火速离开梁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发现吴用是一个“墙头草”。当初吴用是拥护晁盖坐第一把交椅的,可宋江刚上梁山没多久,吴用就向宋江靠拢了。

公孙胜通过宋江、吴用的言行举止,已经猜到了梁山的未来,这才在万念俱灰之下选择离去。

公孙胜虽然第一个离开了梁山,但他仍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有情有义

前面提到,归顺朝廷后,宋江急急忙忙就带着诸位好汉南征北战。卢俊义、武松、鲁智深、林冲等战士无法破解敌军的道法、妖术。

这个时候宋江想到了公孙胜,他派人去二仙山寻找公孙胜。当公孙胜得知此事后,很快就跟着戴宗、李逵火速赶往战场,先后击败了高廉、混世魔王樊瑞、贺重宝、乔道清、马灵、李助等法师。

公孙胜不是早早看透了宋江么?为何还要多次出山助宋江一臂之力?其实,公孙胜帮的不是宋江,而是梁山的其他好汉,只因公孙胜重情重义,不忍见兄弟们为了宋江的前途身首异处,这才鼎力相助。

这就能解释,宋江平定淮西后盛情邀请公孙胜一起入朝为官、共享荣华富贵,却被公孙胜再一次严厉拒绝。

原著写道,公孙胜后来返回了蓟州二仙山,有一个“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的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