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实力来讲,蒋介石麾下集团的文臣武将并不比教员阵营差。他的武将人才济济,文臣星光璀璨,有戴季陶、戴笠、陈布雷、陈立夫、张群等人,在这些人中,张治中是最懂天下大势的精致利己者。

张治中乃安徽省巢湖市洪家疃人,家境甚为一般,其父经营着一家篾器店,其母体弱多病,有兄弟4人,家庭负担上来了,生活艰苦。但母亲硬是省吃俭用,凑出学费,送他上私塾读书。

但是,张治中根本不是甘于平凡穷困之辈,与生俱来的功利心,就从十年私塾的经历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都是走读,张治中和另两位同学住校,每天吃饭都要从家里带,另两个同学家境还行,顿顿有肉吃,唯独张治中长年累月吃白水煮青菜。

他忍不住了,找人带话给家里讨点肉来,家中人实在没钱,能吃上一口肉绝对是奢求。自幼艰苦环境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往往功利心极重,若长期蹉跎,童年阴影极可能导致心理扭曲。

张治中偏偏成了长期蹉跎的倒霉孩子。十年私塾生涯结束,张治中参加了科举考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视甚高的张治中很快临来一闷棍,他落榜了,连秀才都捞不到,无奈之下,只得到扬州投奔亲戚,准备报考当地驻军即将开设的随营学堂,结果学堂没开办,张治中只好打道回府,通过亲戚关系,到杂货铺做一名伙计。

在做杂货铺伙计时,张治中偶然看到报纸上登载安徽陆军小学招生启事,立马辞去伙计,回家缠着母亲,东拼西凑了24元,走了足足150公里到安庆,报考陆军小学,可惜老天依旧不眷顾他,又落榜了。

完了,24元路上花光了,他现在处于文不成武不就的尴尬境地,更可怕的是,吃饭生存也成了问题。他不甘心,继续留在安庆,通过同乡介绍,到到安徽督练公所总办唐启尧的公馆,给唐家二公子做陪读,准备再考安徽测绘学堂。结果被唐家人指着鼻子尽情羞辱,“你是什么人?他是少爷,你是个穷小子,你配和他一起住在这个公馆里吗?”

又羞又愤的张治中离开了唐启尧公馆,报名做了安徽测绘学堂的门卫,做了不久,辞去,报名做警察,成为协警,替正式警察站岗。

每当半夜无人时分,他不由而然生出了一种沦落下僚的凄凉感。不断辗转中,他去了扬州在盐防营里做了备补兵,又被欺负侮辱歧视,最后离开了盐防营,考上扬州巡警教练所,成了一名正式警察。折腾这么多年,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正经差事,实在不容易,老天这时候开始眷顾他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年郁郁不得志的他,敏锐感受到大清即将倒台的变化,他马上辞去警察工作,跑到上海参加学生军,宣统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上海学生军被编为入伍生团,入伍生团到武昌的陆军军官预备学校读两年,再升到保定军校第三期。

1916年12月,张治中从保定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安徽,在倪嗣冲的安武军任职。保定军校的学历,相当于现在的清北学历,张治中有这张学历,历史的车轮正式为他启动了。

北洋系的军队选拔军官,看重来历不看重学历,而孙中山的广东政府,看重学历,保定军校的大量毕业生,就南下广东,投奔孙中山。1924年初,张治中接受桂军第四师师长伍肖岩邀请,出任桂军军官学校的大队长,负责教育和训练工作。不到一年后,桂军学校停办,并入刚成立的黄埔军校第三期,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校门向张治中打开,他的辉煌一生就从这里启动。

他成为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的代理总队长、东征总指挥部上校参谋。在这里,他认识了大半辈子的上级——蒋介石。他俩并肩作战,一起东征陈炯明,一起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的核心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蒋介石任师长,他任参谋长兼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廿年来的郁郁不得志以及苦闷,终于一扫而空,在南下广东一年,他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张治中更加珍惜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对蒋介石极尽阿谀,汀泗桥战役结束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视察战场,然后在汀泗桥火车站召集连以上军官训话。张治中看到蒋介石的皮靴上沾有血,他众目睽睽之下,单膝跪地,用白手帕为蒋介石擦皮靴,这时候的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这番举动,和厅长祁同伟去小花园挖地,哭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治中是蠢人么?他如此丢掉面子,是完全向蒋介石表忠心,对他死心塌地。从此以后,“这家伙是擦鞋的”,便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句骂人话,同为保定军校第三期的白崇禧,一辈子看不起张治中。

从此以后,不管张治中打败仗还是犯错误,他跪地认错的话,蒋介石无非痛骂一顿,轻轻带过,毫不追究。

张治中的定位不伦不类,说他是将军嘛, 打仗战绩都一塌糊涂,说他是内政文官嘛,偏偏又是以嫡系身份,做政治工作,也做得很一般。

1929年,蒋介石想要裁军削藩,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不愿意,便起兵反抗,和蒋介石爆发战争。在作战过程中,必须要后方有亲信驻守,才能安心,最大的亲信就是张治中,蒋介石任他为武汉行营主任,坐镇武汉。张治中算是有才干的,安定了武汉军民人心。

1937年8月,中国和日本在上海爆发淞沪会战,张治中的职务是第九集团军司令、上海警备司令,本来是他一战成名的机会,但他却搞砸了,对日军,他无计可施,打仗打得极其难看,给蒋介石发的电报,不是没完成作战任务,就是日军不好打,说来说去没有解决措施,气得蒋介石大骂:“应撤张文白。”

在作战时期,张治中跑到苏州,发现他的18军被第15集团军的陈诚指挥了,等于剥夺了他的军权,张治中特别生气,在南京的蒋介石因此两天联系不上张治中,也非常生气,重新恢复联系之后,蒋介石劈头盖脸一顿大骂,张治中一顿抱怨,两人大吵一架。

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张治中的军事和政治都表现很差。

之后,张治中改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在他治下,发生了火烧长沙事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减少日军的物资补给,决定坚壁清野,每当日军即将攻破一座城市、国军即将撤退时,便放火焚城,不把完整的城市留给日军。

但是,张治中在湖南长沙表现也不好,日军逼近长沙的时候,蒋介石给他发电报,说如果长沙失陷,必须焚毁城市。结果张治中没有看到日军攻陷,不小心让长沙城四面火起,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资损失。事后调查原因才知道是译电员翻译电报里的日军消息时,把距离长沙250里的“新墙河”,写成距离长沙12里的“新河”,长沙城里的军队以为日军即将攻城,便立即放火焚城,军队放火了,老百姓们也恐慌了,也跟着放火。

提前火烧长沙,张治中的主要责任跑不了,但是蒋介石飞到长沙后,追责,仅仅处死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保安团长徐昆、长沙市警察局长文重孚,保下了嫡系张治中,不再追责。经过这件事以后,张治中在湖南军民中彻底失去威信,三个月后就被调回重庆,出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

他根本不是优秀的政治家,也不是大将军,只是蒋介石的幸臣嫡系而已。

水平不高的他,却有一门独门绝技——审时度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候,准备内战了,蒋介石邀请教员到重庆,张治中亲自到延安迎接教员等人。

到了重庆以后,我党的谈判代表是总理,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是张治中。

这么多高官,偏偏选中张治中出来和我党谈判,主要是张治中和我党的渊源不浅,在年轻的时候,张治中和瞿秋白有过交往,他们颇为志同道合。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张治中也受过熏陶,思想一度跟着我党,在黄埔时,和总理既是同事也是朋友。

但是两党之间有约定,不能互挖墙脚,张治中想入党,总理劝他先暂时别入,答应日后暗中支持张治中,让他在国共合作上献出一份贡献。

总理早就布好局了,让张治中成为我党的棋子,让他在不得志的情况下,暗中为我党做事,在国共争霸的时候,让他成为我党的暗钉。但是张治中自幼的苦逼经历,让他一门心思追求荣华富贵,所以对革命的意志不这么坚定,反而更像骑墙派。

在漫长的国共争雄中,张治中从未和我军作战,也从未说过我党的坏话,抗战期间回重庆工作以后,他还利用职务之便,提议在政治部设立文化工作委员会,用来安置左派文化人士。种种举动,既向我党表示诚意,又没有引起蒋介石的猜忌和警觉,可见他的手段高超,隐秘。

其实张治中早就知道了,我党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国民党注定要输的。

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这条协议指的是建立中国所有党派团结起来,以国民党为主,多党合作的新中国。

按照协定,需要整编,国民党的代表张治中,我党的代表周总理,美国的代表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研究军队整编的问题。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2月,三人乘专机陆续去了北平、张家口、太原、济南、徐州、延安等地,调查研究各地的军队情况。

协定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新中国的未来主宰必须只有一个,那国共大战,不可避免的展开。在去延安调研的飞机上,总理意味深长的和张治中说:“文白啊,你们不打,大家民主建国,你们打,你们就要失人心。失人心者失天下,我们共产党就会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建设新中国,那就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

总理的意思是,如果国共不开战,大家和平建国,那么新中国肯定有蒋介石和张治中的地位,如果开战了,将来的新中国,肯定没有蒋介石的地位,但张治中想要不要位置,就看他自己了!

听罢总理的话,张治中久久不语,内心开始考虑未来何去何从。到延安之后,教员在延安礼堂召开欢迎会,轮到张治中发表演讲的时候,他突然向教员等人大声的说:“我张治中三次到延安,将来你们共产党写历史,不要忘了我张治中三次到延安。”

教员大声回应曰:“当然忘不了你张治中。”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向我党的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解放战争爆发。

结果如同总理预言,国民党节节败退,张治中更加坚定了脱离蒋介石的信心,1948年,张治中已经升任西北行辕主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军政长官,驻地在兰州,但他不上心工作,把所有事务都交给陶峙岳处理,他这时候开始谋划脱身之计了。

他对蒋介石不再言听计从了,公开给南京写了建言书,批评蒋介石的党务、政治、军事、外交、干部政策、个人修养等等,要求蒋介石放弃中央集权制,实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改革土地制度等等,相当于和老蒋撕破脸了,给我党一个大大的示好,1949年4月,张治中再次作为谈判代表,代表国民党到北平商谈停战和平事宜,临行前他专门去了一趟奉化溪口,并给蒋介石留了一封信,建议蒋介石出国去吧,不要参与国内事务。这封信,表达了他们彻底决裂。

北平谈判失败、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经过周先生的挽留劝慰,张治中便留在北平,正式投入我党的怀抱。

6月,张治中宣布脱离国民党。

9月,我党和各民主党派组成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决定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定都北平、北平改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

10月,我党和各民主党派、工农群众、各族人民、民主人士共同成立了新中国,取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个新中国里,没有蒋介石的位置,但有张治中的位置。

张治中年少潦倒,壮年发迹,中年善择,晚年功成,这是一个精致利己者的聪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