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去世,此时朱老总也近90高龄,他的身体同样大不如初,得知这一噩耗后,朱老总的身体便更差了。

所以工作人员怕他伤心过度,一直劝他不要去参加遗体告别,但他仍然坚持要送老战友最后一程,当时一路上,朱老总一直都忍不住在掉泪。

抵达告别厅后,于一片哀乐声中,他愈发感伤,最终左手扶着手杖,之后举起颤抖的右手,向周总理致了一个最后的军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此时的他应该暂时离开工作休养,但因为周总理去世的缘故,他不得不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坚持工作,开会、看文件、会见外宾、找人谈话。

在那时,他总会对妻子康克清说:“总理不在了, 毛主席身体也不太好, 我应该更多地做些工作。”也确实如此,在那个时候,他一直都是国家的主心骨,具备很大影响力。

此前,朱老总也是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比如1974年康克清看到当时局势严峻,十分担忧军队现状,于是便将自己见到的、听到的全部告知给朱老总。

朱老总听完后沉思片刻, 然后宽慰康克清说:“你不要害怕, 军队绝大多数是好的,广大干部也不会跟他们跑的。”这句话,也算是给康克清吃了一个定心丸,放下了心来,因为她也相信广大群众力量是最强大的。

1976年7月下旬一天,此时朱老总刚刚去世不久,仍处动荡时期结束前夕,康克清携女儿特意驱车到西山叶剑英的住处探望。

据康克清回忆: 叶剑英特意把她带进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里, 打开收音机, 音量放得很大,然后轻声问道:“大姐,朱老总临走时有什么交代?”

康克清知道叶帅深意,就把朱老总对军队形势的分析说了出来。 叶剑英听后说则连连称赞的表示:噢,老总还有这样的分析!

看到这一幕,我们隔着资料档案上的文字都能感受到沉重感,同时也能感受到叶剑英对朱老总的感情与信任,在紧张时刻依旧想听听朱老总曾经所想。

两人的关系为何这么紧密呢?在聊这两人的交往之前,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资料档案来对两人的人生历程进行对照,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他们的人生历程非常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自然是他们的出身,朱德出生于1886年的四川仪陇马鞍场李家湾的一个佃农家庭,叶剑英则出生于1897年的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虽然朱德和叶剑英两人年龄有差,而且家乡不同,但两人的祖上都是迁居的客家人。客家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

因此,朱德、叶剑英两人的家庭虽然都比较贫穷,但都得到家里的全力相助,受到了较好的教育,而且两人也都有幸顺利考入了云南讲武堂。

而且两人在进入讲武堂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改掉自己原来的名字,一个从叶宣伟改名为叶剑英,一个从朱代珍改名为朱德。

两人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也都先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当年叶剑英被挑选为孙中山先生的随行人员,被孙中山先生称为年轻有为。之后赶上陈炯明叛变,叶剑英又亲自护送他前往黄埔。

黄埔军校建立后,叶剑英被任命为教授部副主任。后参与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被任命为新编第二师代师长。

朱德也早在1909年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毕业以后参加辛亥革命云南起义、北伐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有意思的是,两人都有远大前途,但却最终都放弃原来的功名利禄,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了共产党,并为之奋斗一生。

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朱德、叶剑英都分别领导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朱德建立了中国红军的基本盘,被称之为“红军之父”。而叶剑英也多次挽救红军的危亡, 在几十年后的将帅聚会上,被人们称之为“红军叔叔”。

因此,回看朱德和叶剑英的人生,他们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也难怪人们会戏称他们为“红军之父”和“红军之叔”。也正因为两人的人生有诸多共同点,在历史上二人也一直合得来,并发展出了坚定的革命友谊。

时间回到1927年,当时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很多知名人士都来到武汉,面对着阴霾密布杀机四伏的武汉,各方势力都各怀心思。

当年的叶剑英是个直性子,他直接在一次知名人士聚会上拍案而起,大骂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期间有人问他:反蒋介石图什么?叶剑英则毫不犹疑的高声回答道:“我什么都不要,只图个革命,我们革命的枪要对准反革命。”

这番慷慨激昂的言论,立刻引起在场人一致认可,其中就有一位军官连连点头称赞,这个人刚刚被江西的国民党军阀礼送出境,他的名字叫朱德。

很明显,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朱德和叶剑英有着共同的思想认知,他们要坚定的反对蒋介石,如果汪精卫也要屠杀革命人员,那就一起都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了,值此危急关头,中共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朱德跟随周恩来秘密前往南昌策划起义。那么此时的叶剑英在哪呢?

当时的他,虽然也有心在战场杀敌,但中央却要求他按兵不动,因为他正在张发奎的第四军担任参谋长,正可以为党中央传递情报。

果然,还真让叶剑英给探听到了汪精卫等人准备让张发奎找叶挺、贺龙上庐山,然后将他们消灭,于是他赶忙将情报传递给了党中央,这才有了后来的南昌起义。

在南昌起义爆发后,朱德等人在前线战斗,叶剑英也在后方发力。当时张发奎准备率领部队追杀南昌起义军,是叶剑英劝说张发奎,让贺龙和叶挺去攻打广东的李济深,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如此,朱德等人的南昌起义部队得以顺利撤退。两人虽相隔甚远,但却在无形之中完成了一次亲密无间的配合。

再后来,南昌起义受到严重的挫折,叶剑英又率领教导团策划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以后,他率领200余人加入了朱德的南昌起义残余部队,然后一起上了井冈山,完成了朱毛会师。

此后的历史中,叶剑英见证了朱德、毛主席的成长。当然也少不了因为两位大佬的争吵而头大,不断的出面斡旋。就这样在吵吵闹闹下,毛主席完成军队的三湾改编,朱德奠定红军的编制基础,红军逐渐壮大。

反围剿和长征时期,朱德、毛主席战斗在最前线,叶剑英则从中参谋辅助决策。

接下来就是抗日战争,朱德担任八路军的总司令,叶剑英则成为八路军的参谋长,两人又相互配合,开创了一个个傲人的战绩。

值得一提的是,朱德、叶剑英不仅在军事政治上配合的非常密切,而且两人在文化上还相应和。例如1941年朱德、叶剑英等人在延安成立过怀安诗社,两人经常写诗应和,关系十分密切。

之后中央军委又成立军事教育委员会、军事学院,又是朱德和叶剑英配合组织此事。就连当年的整风运动,也是由朱德担任军事高级学习组组长,叶剑英担任副组长。

1946年朱德六十寿辰,叶剑英当时还在北平,但他依旧抽出时间特意发表贺电。

其中更是亲切的称赞:我们坚决相信你,坚决相信你所领导的军队和人民一起,一定能够粉碎敌人的一切进攻,打出一个独立和平民主解放的新中国。

在建国后,两人依旧一起有过合作,共同促进了新中国的发展,两人的感情经历了血与火的磨练,经历过历史的洗礼。也难怪有人说,朱毛两人的关系最硬,其次就是朱德和叶剑英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过往,所以才会出现叶帅询问朱老总临终前的一切。

庆幸的是,经过了无数的血与火的洗礼,两位元帅,一个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旧到新的转变,一个见证了新中国从军事无敌到经济腾飞的转变。

参考文献:《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朱德叶剑英的战友诗友情》、《朱德与叶剑英惊人相似的人生历程》、《康克清转述朱德最后遗言,叶剑英听后赞其有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