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一天晚上,首都文艺界茶话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包括刘晓庆在内的文艺界名人,还有很多社会名流济济一堂,气氛非常热烈。

在茶话会上,刘晓庆看到一位衣冠楚楚、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当众挥毫,就凑过去看看,当这位老人写出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刘晓庆不禁捂住嘴,发出了一声惊叹!

原来,这位老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军统大特务沈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影视界经常会拍摄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的影视剧,刘晓庆还专门读过沈醉的书,对这个“大魔头”的印象非常深刻,当年号称军统“三剑客”之一,策划过很多重大的暗杀行动,杀人无数。

不过,刘晓庆这次亲眼见到沈醉,却发现他是一位非常文雅的老人,不禁大感意外,刘晓庆生性活泼,就上去幽默地说:“您就是沈醉先生啊!小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孩子,听到你的名字就吓得不敢哭,想不到今天见到的却是一位这么慈祥的老人!”

沈醉也认出了这位万众瞩目的大明星,就风趣地回应说:“您就是大明星刘晓庆啊!电影里只觉得你光彩夺目,站在眼前却像一个可爱的邻家大姑娘!”

两人哈哈大笑,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忘年交。

在交谈中,沈醉问起刘晓庆的家世,当得知刘晓庆的老家是重庆涪陵,母亲叫刘慧华时,不禁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个舅舅叫刘渝民?”

刘晓庆也吃惊地问道:“对呀!你怎么知道?”

沈醉哈哈大笑起来,拍着腿说:“你我的缘分还真是不浅啊,当年如果我下手快一点,恐怕这世界上就没有你刘晓庆这个大明星喽!”

刘晓庆听后,既感到头皮发麻,又充满了好奇。

为什么好奇呢?因为从她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亲,母亲也从来不说自己的过去,甚至在她成为大明星后,母亲还经常严厉地告诫她,对外不要谈到她这个母亲。所以,刘晓庆根本不知道母亲以前的经历,今天听沈醉这么一说,感觉可以从他嘴里知道母亲的一些事,就故意缠着沈醉,问个究竟。

在沈醉的叙述下,刘晓庆这才知道,记忆中一直沉默寡言的母亲,当年竟然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看过《红岩》这本书,里面有一个以沈醉为原型的大反派,叫严醉,诡计多端,就是他通过叛徒甫志高,抓捕了江姐和许云峰等等地下党员。

沈醉告诉刘晓庆,其实他当年还急着要抓两个人,一个是特务们嘴里戏称的“涪陵老刘”,也就是刘晓庆的舅舅刘渝民,另一个就是刘晓庆的妈妈刘慧华。

刘渝民当时虽然年纪很轻,但已经是我党江北中心县的县委书记,是军统特务一直要抓捕的对象。而刘渝民的姐姐刘慧华,当时虽然还没有入党,但也是一位坚定的地下工作者,她表面的身份是重庆公路局的文员,这可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办通行证,掩护地下工作者出逃,因此,刘慧华为我党的地下战线做出了很多贡献。

后来,甫志高的原型叛变,供出了江姐等一大批地下工作者,其中就包括刘渝民。

由于事发突然,刘渝民得知这个情报时,仅仅比特务快了一步,从住所逃了出来,但特务已经封锁了县城,任何人不准外出,关键时刻,姐姐刘慧华出现了,把一身公路局的工装给弟弟换上,又把一枚“公路局”的徽章别在他胸前,让他装扮成公路局的职员,乘车出城。公路局可是国民党的直属衙门,特务们没有仔细盘查就放行了。

可是,弟弟走了,姐姐也就暴露了。

沈醉立即派特务去公路局抓捕刘慧华,好在公路局的局长叫熊哲帆,是一个不满国民党统治的民主人士,他拦住特务说:“弟弟是弟弟,姐姐是姐姐,刘慧华既然不是共产党,她就还是我们公路局的员工,你们拿不出证据是不能抓她的!”

这个熊哲帆为什么这么硬气呢?原来,他的哥哥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民国大英雄熊克武,连蒋介石见了都要客客气气的,所以,特务们也不敢在熊哲帆面前撒野。

在沈醉的交涉下,答应找到证据之前暂不抓人,但刘慧华必须要软禁在公路局大院里,不许出去,并由特务监视。

表面来看,刘慧华没有被抓,但实际上她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沈醉只要找到或者编造一个证据,还是会把她抓走,所以,刘慧华必须要想办法尽快逃出去!

在《红岩》里有一个“疯老头儿”,装疯卖傻,最后骗过了特务,成功出逃。刘慧华也想到了一个类似的办法,假装成一个没见识的普通妇女,整天在大院里干点杂活,帮帮厨房。

慢慢的,特务们也就习以为常,觉得她就是一个婆婆妈妈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威胁,渐渐地就放松了对她的警惕,还允许她跟着厨房的人出去买菜。

一开始,刘慧华很守规矩,出去一会儿就准时回来,从来不耍滑头,这自然也让特务对她的看管更加松懈了,于是,刘慧华就借着一次出去买菜的机会,一去不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醉得知后,气得大骂特务们都是饭桶,连一个女人都看不住!

时隔多年之后,当沈醉得知大明星刘晓庆就是刘慧华的女儿,自然也非常感慨,而刘晓庆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母亲过去的经历,既惊喜又自豪。

回家后,刘晓庆对母亲说起了这件事,还责怪母亲有这样光荣的历史,为什么不告诉自己。

母亲听后,淡淡一笑,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

这就是那一代革命者的故事,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当年的军统特务如今也成了社会名流,已经没有再提的必要了。

(参考资料:《沈醉回忆录》《重庆晚报》)